古训: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在《上神宗皇帝书》上说:“交浅言深,君子所戒。”交浅不宜言深,就是说对那些与己交往较浅相知不深的人,不可畅所欲言,直抒胸意,否则,将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甚至祸患。
毕竟“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后汉书·崔骃传》讲“交浅而言深者,愚也”。
古时候,有个范雎见秦昭王的故事,说的是秦昭王向范雎请教,第一次,第二次见面的时候,范雎都不说话,这让推荐他去见昭王的人觉得很难堪。
但范雎认为,他的建议可以让秦国很快强大起来,并能在诸侯中称霸。但是,秦昭王却显得心不在焉,没有专心听他讲,所以他还不能跟昭王讲什么。
推荐的人听范雎这样说了以后,就跑去跟秦昭王说明原因。到了第三次见范雎时,秦昭王就推掉了所有的公事,并叫所有侍从都下去,单独和范雎见面,客气地向他请教。后来,范雎的一席话打动了秦昭王,立即被昭王封为相国。
范雎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在面对合适说话对象的同时也要把握讲话的时机,不该说的时候坚决不说,如果他不懂得这个,而是在前两次见面的时候就阐述自己的计划,那么因为秦昭王没有专心听他讲,他说的话很可能就根本不会被昭王听进去,说了也白说。
在这次谈话中,范雎体现了他既不失人又不失言的明智,这是他成功的关键。
这就是《论语》说的:“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不能说却硬要说,都是不明智的人做的事。做人要真诚坦率,但也要分清谈话的对象,可以说就要说,不可以说就不说。
所以,对人对己,都要留有余地,逢人话三分,交浅不言深。话说三分,一分真心一分理解一分距离。
话说三分,理争三分。看破不说破,不是故意对别人设下一道墙,交友不诚,而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哲学,是对自己及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的负责。
生活中,当你还没有真正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你自以为看破的东西,可能仅仅是你自己的狭隘。当你想要评价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所以,话说三分是给事情留下缓冲的余地。
据说有一幅对联:看破世事难睁眼,阅尽人情暗点头。
师父问众人:“这对联说的是什么意思?”
有钱人说:“生意场上最常见,世事也多,人情也多,我一般就是看看,不说话。”
阿大说:”有些事情,说不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小林说:”对那些无可奈何的事情,就敬而远之吧。”
师父点头道:“不错,世事也罢人情也罢,看破的,都是看不破,只不过是把不满变成了自嘲罢了。”
是啊,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何必处处拆穿。
而真正强大的人,不需要通过从贬低他人来获得认同感,因为他本就强大无憾。所以,当他看到别人的错误,会委婉指出,不伤对方分毫还让对方变得更好;当别人撞上尴尬的事时,会润物无声的爱护与化解,让对方从容自信不难为情。
这就是《道德经》上讲的:“水,润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
寒冷的冬天到了,两只刺猬被冻得瑟瑟发抖,为了度过寒冬,它们相互依偎,依靠彼此的体温取暖。但是随着温度愈加下降,它们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而为了温暖的刺猬完全没有察觉,直到被彼此刺伤才发现:拥抱,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这就是“刺猬效应”,叔本华说:刺猬之间是如此,人与人之间也当如此,人生和谁走得太近,都会是种伤害。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既互相取暖,又不至于刺伤对方。
做人总是“远则不亲,近则不敬。”
发布于 2022-12-28 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