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训:普通人逃避问题,聪明人解决问题,智慧的人消除问题!
庄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很胆小的人,他在无意间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以为是什么妖魔在作祟,就害怕地跑了起来。
奈何影子时刻跟随在他身边,他跑的越快,影子也就追的越紧,此人倍感慌张,也就只能跑的更快些。
最终,他被自己活活累死了。
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有顺境就会有逆境,就像是每个人都会在阳光下找到自己的影子。
越是逃避困难,我们不得不处理的问题堆积的越多,我们就越会身心俱疲。
真正的聪明人,从不把逃避当成处理问题的办法。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群体在精神层面是最贫瘠的,那就是我们这些普通人。
我们中的一部分人,总将“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挂在嘴边,实际上逃避并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他只是将问题后置了。
逃避不仅可耻,而且毫无价值,就像那句老话说的:“拙匠才言工具差”。
一个不会说话的人,即便是换个环境也提高不了他的情商,一个不会做饭的人,换一个更新的炒锅也不会让他成为大厨。
逃避问题的人看上去很轻松,其实将面前的问题捡起起来,背负在了自己身上。
这种人暂时看上去前途坦荡,其实问题都在明天。等到问题积压到了不得不面对的程度,他们承受的压力,会比直面问题的时候大得多。
诚然,就连最低等的草履虫也会从高浓度的盐水中逃走,游向含盐量更低的水域。逃避,本来就是生物趋利避害的本能。
但是逃避问题一旦成瘾,人会很容易养成第一时间选择逃避,而不是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恶习。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告诉我:“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成为了问题。”
将今天的问题积压到明天,总有不得不面对的时候;把面前的阻碍背在身上,总有累垮的一天。
聪明人在困难的面前绝不会选择逃避和妥协,相反,他们会在第一时间认清问题,解决问题。
头脑灵活的人,都很擅长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且为自己找到解决的途径。
在《庄子》的《达生》篇中,有一个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要到楚国去,他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粘杆粘蝉,动作轻巧地就像在地上捡东西一样。
孔子说:“先生的技术真是巧啊!这其中有窍门吗?”
驼背老人告诉孔子:“我有我的办法。虽然粘杆很长,在杆头上的黏丸也不好掌握平横,蝉也爬的很高,我却可以勤加练习。
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我可以在在竿头累加两个黏丸而不会坠落,失手的情况就会变少;
当我练到能在杆头累加三个黏丸而不掉落,那么十次黏蜩很难再有一次失误;
当我练到了能累加五个丸子而不掉落的时候,黏蜩就会像在地上捡东西一样容易。
黏蜩的时候,我会站稳身形,就像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
虽然天地很大,眼前的景物很多,但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聪明的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正如老者黏蜩一样,心里在分析问题,手上在解决问题。
当问题一时难以解决的时候,他们愿意付出成百倍、上千倍的努力去攻克难题,提高自我。
这样的强者,为什么不能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呢?
孔子看到了蝉,而庄子看到的是乌龟,《庄子·秋水》中记载了庄子钓于濮水的故事。
发布于 2022-11-25 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