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打算当兵前改名,算命先生说:你命相不凡,将来定可雄霸一方

1931年,日本发动918事变,趁着东北防卫空虚,占领东北三省。在此期间,中国人民一直在与日本军国主义作着英勇斗争。1937年卢沟桥事变,八年抗战正式开始。

当时,国家处于危难,面临内忧外患,众多有义之士主动站出,用自己的无畏决心守护国土。中国两党更是暂时放下恩怨,共同联手抗击外敌,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这八年里,尽管国内部队普遍装备落后,百姓伤亡惨重,但是,我们从未放弃抵抗,意志从未被击垮,我们所拥有的,则是悍不畏死的决心,最终将侵略者战胜。

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们不应忘记那些无畏献身的革命先烈,无论他们是谁,都应被历史永远铭记。今天我们便以此为切入点,待大家了解一位抗日时期立下战功无数的英雄,被民间称为“山西王”。提起此称号,想必有些读者会有所耳闻,不错,他正是大名鼎鼎的“山西王”阎锡山。

阎锡山一生戎马,征战四方,尽管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在抗日时期,他却是因抗日立下了赫赫战功。在中国民间,提起“阎锡山”无人不知,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是,人们只知阎锡山是个两面人物,却不知道其在战争年代,究竟立了哪些功绩。阎锡山出生的时候,清朝还未灭亡。早年,他家境没落,寒窗苦读,只为将来能够入朝为官,改变人生。

阎锡山小名叫“万喜”,有一天,父子俩走在街上,见许多人围着看告示招生。回家后,父子俩商量了一夜决定前去报名。但是,那时候还是“万喜”“万喜”地到处叫实在不雅,于是,就想给儿子起个响响亮亮的官名。之后,阎书堂把阎万喜的生辰八字,告诉算命先生。

算命先生认真推算了一番后,说:“阎万喜五行缺金,这次考试一定得中。”之后,经过算命先生再三推敲商酌,最后,决定叫“锡山”,还说道:“此人面相不凡,日后定可以雄踞一方,但晚景一般。”从此,阎万喜就改名叫阎锡山了。

在入京考试中,由于,成绩优异喜中举人。然而,当时的大清王朝已经奄奄一息,阎锡山自知清朝覆灭在即,他就算考中举人也改变不了现状,由此,他又陷入了远大抱负无处施展的愁绪之中。后来,阎锡山听闻孙中山组建同盟会,他便随之加入。中华民国成立后,阎锡山被任命为山西省省长,自此大权在握,整个山西尽皆由其掌控。

此时,阎锡山则是民国时期军阀割据时山西的军阀头子,统治山西达三十八年之久。虽是军阀统治,但是,其早期拒绝参加军阀混战,而是注重休养生息,努力发展经济。这在当时可是连国民政府都搞不定的山西经济,却在阎锡山的手中做的有条有理,一时间让大批的外省人、外国人涌入山西进行观摩学习。

并且,他对于教育的投入更是让别的领导者汗颜,这也让他成为了实行义务教育第一人。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阎锡山已经统治山西长达四十余年。抗战开始,全国动员,阎锡山所在的山西被划为第二战区,而他则为第二战区负责人。

按照当时情况,日军装备明显强于我方,因此,每次打了胜仗,我军第一时间便是捡敌方装备,将先进的机枪、步枪以及迫击炮,拿到己方部队。谁让日军武器精良呢,当时,我国军队与敌对战中,时常损失巨大,并不是能力斗不过,而是武器方面实在太落后。

抗战初期,大多数部队的先进武器,几乎都是从日军手中所缴,这才真正有了打胜仗的底气。战后捡日军装备,几乎每支抗战军队都会这样做,然而,阎锡山偏偏想法奇特,每次打完仗后,第一道命令便是禁止士兵捡装备。那么,他到底是要干嘛?遍地的物资什么都不要?

这倒不是,只能说那些先进武器并不是他的第一选择,他所在乎的则是敌人身上的地图。每次战争结束后,阎锡山都会命令士兵去翻日本军官的裤兜,看看里面有没有携带的地图。如此举动在外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也正是这种反差,恰恰衬托了阎锡山的精明。

在历史上,阎锡山不仅是一名军人,更是一位商人,自然精明无比。有人说阎锡山小气,仔细推敲这一说法并不成立,毕竟,谁会小气到舍弃先进武器不要,却去寻那破布烂图呢,若问地形地貌,日本人的地图还能有中国人更熟悉么?

这点还真与常人所想不同,日本人对中国地形显然要比中国人更为熟悉。

众所周知,两方开战,为了万分周全,了解对方底细必不可少。日本既然敢下定决心,去攻打这么古老的一个国家,必然做好了周密部署。据悉日本为了此次战争,早期曾派大量专家、学者渗入中国,对许多地区的地形地貌进行了详细考察,并绘制了中国地图。

这些人在潜入中国的这些年里,逐渐了解中国的文化、习俗,许多日本人对于中国知之甚祥,其中,便有冈村宁次。而中国近代以来,社会一直处于动荡,根本无人在意过这些渗入的间谍。至于地图,还都是以往绘制的过时地图。几十年的时间,足够改变一方地形地貌,因此拿着老地图作战,无异于拿生命开玩笑。

都知道,军队作战向来重视地利,阎锡山作为沙场老将,自然明白这点,因此,他选择第一时间寻找日本绘制地图,以备不时之需。

研究过阎锡山的人都知道他有学识,1931年的时候,阎锡山在其日记里写道:“苏格拉底行于街,无故被棍击,睹者不平欲为之报复。苏曰:驴踢人一蹄,人岂可还驴一脚?此与孟子与禽兽有何难焉同,乃是不直之忍。”研究过苏格拉底和孟子,阎锡山还有点学贯中西的味道。

参考资料:

『《阎锡山是如何在政坛上发迹的?》、《“山西王”的传奇人生》』

发布于 2024-11-27 15:47
分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