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道教神仙避讳!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凡在文字上不能直接书写帝王或所尊的名号,常采用改字、空字、缺笔等方式避之,所以称为避讳。避讳是中国特有的风俗,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有二千多年的。朝代更替,讳字变更,避讳之说,淆乱于古文史书,冤狱于官吏百姓。
(明朝皇帝)
在封建社会,君王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相代替。《公羊传•闵公元年》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比如唐朝的诗人杜甫,父亲的名字叫“杜闲”,为了避“闲”字的讳,杜甫写了一辈子的诗,却没在诗中用过“闲”字。
(汉宣帝刘询,霍光辅政)
汉朝皇帝刘询,是一个意外。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和卫子夫曾孙,出生不久即因巫蛊事件,他曾祖母卫子夫、爷爷当时的太子自杀,父亲母亲被杀,他以此投入狱中,差点被处死。后流落民间,亲历民间疾苦,霍光将他迎入宫立为皇帝。刘病已是一个很奇特的皇帝,他是皇帝却坐过牢,为了不让百姓避讳而自己改名。公元前64年6月,汉宣帝刘病已说:“听说古代天子的名,不易知道却容易触犯。现在百姓因上书触犯我的名而犯罪的人很多,我很同情他们。我把名改为询。凡是在我改名前触犯我的名(病己)的人,赦免他。”不仅仅是赦免,而且因为“病已”两字使用太频繁,未免百姓不便,改成了单字“询”。
当然,中国历代避讳之说也存乎道教,更名之迹亦显乎经典,致使徒增神仙名号、变更经典原意,可谓遗祸于千古,误导在今兹。如唐代避讳“玄宗”、宋帝避讳“玄朗”、清代避讳“玄烨”等将玄门信仰中的玄字一改再改,《道德经》屡次变更(比如某些章节空字、改字而出现很多版本)、“玄武”变更“真武”(比如误读真武和玄武为不同神祇);历代避“孔丘”而改“丘”为“邱”(比如邱处机真人也会写成丘处机);道经中的“玄元”改成“元元”。
(按笔天书)
在道教信仰中,除了供奉在神仙造像之前的神位外,神仙都有专门的隐讳。道教神仙的讳字属于神秘的文字,讳字的书写与汉字有所不同。据道经记载,诸真皆有名讳,但不可轻呼,皆需避讳。道教的神仙隐讳,或为尊者讳,或为亲者讳、或为贤者讳,忌而不言,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避讳文化和尊师重教的体现。当然,道教诸真名讳与人名类似,不仅存在同名同号的神仙,也有同宫同阙的高真。有些同名同号的神仙源于神真的随方化度,而有些则由于通过修炼相同的法门而同证真常,合真于无极大道。
(讳字为道教神仙谱系中的天神代号,也可称为天神的符号,其讳字书写与一般的汉字有极大的不同,在很多道教经典文献中,我们都可以见到这样的讳字。)
道教诸真隐讳不仅修道人必须熟悉的,而且在道教的斋醮法会上频繁使用。但凡诸真名讳,常见的方式有默讳、存讳、运讳、天目书讳、令牌书讳、剑诀书讳等,一般不能随便读出。而且大多数神仙隐讳,只有写法而没有读音。在诸多神仙隐讳中,使用比较广泛的有五岳真形图、三清天真形图、三清讳、紫微讳等。
(五岳真形图)
《抱朴子•遐览》中有,“道书之重者,莫过於三皇文,五岳真形图也。古人仙官至人尊秘此道,非有仙名者不可授也。”修道之士,栖陷山谷,须得五岳真形图佩之,则山中魑魅虎虫,一切妖毒皆莫能近。由此可见,神仙的讳字是可以随身佩戴的。《道德经》有“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神仙不分亲疏,总是把善果报应善人。如请神仙在家中或者庭院、车内,更应该循规蹈矩,以身作则,及时行善,传播太上好生之德,从善如流。
发布于 2024-02-16 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