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观敬香有什么讲究,是不是香越大越高就越好?

受社会媒体炒作和不良商贩诱导,很多人到道教宫观敬香酬神喜欢选择烧大香、高香,认为香越大越高神仙就越容易保佑自己。其实,这种说法是不仅不符合道教信仰的,而且不利于环境保护。
据《正一威仪经》载,“神道无形,寄香气宣通。凡诸读经行道,斋戒礼诵,讲说祈告,皆先行香三周,然后列辞。上界天香,千名万号,不焚自熏,迎风随云,周徧十方。下界凡境,任世有无,众事之中,唯此难阙”。道教经典中,对参香礼仪都做了规范。那么,在道教宫观上香有什么讲究呢?怎样敬香比较符合道教信仰呢?


在殿前敬香和在殿内敬香一样吗?
现在道教宫观一般都会在殿前设大香炉供信众上香祈愿,很多信众更愿意进入殿内上香,认为在殿内上香神仙更容易保佑自己。很多道观的道长为了让信众安心敬香,告诉信众香炉是“十方炉”,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据道教科仪载:“香通三界之中,烟透九霄之上,香达万圣大罗天,香格千真紫府仙。香满虚空凝瑞霭,香腾帝座散香烟。一炉既腾,万真洞鉴”。
这句话的意思是香烟缭绕可以结成云篆,可以上达天庭,奏表敬香者的悃诚之意,不仅可以通三界,香烟都可以上达九霄,可以到达三十六天万圣大罗天,到达千真紫府仙,香烟可以到虚空帝座,一切地方。只要在香炉中焚香,所有的神仙祖师都可以明察到。所以,在殿前敬香还是在殿内敬香都是一样的。


在香炉中上香怎么做比较规范呢?
给神仙祖师上香,香烟不仅可以通三界透九霄,而且万真洞鉴明察。
所以,香供养神仙祖师有很多讲究,有时候道观为众请愿还专门启建道场。一般而言,在香炉进香时,点燃三支相当的香,面对神像躬身敬礼后,用左手上香,三炷香要插直平,间隔不要超过一寸。
在插香时,一般用大拇指和中指插第一炷香,大拇指与无名指插第二炷香,食指与食指插第三炷香,插香的顺序是中左右(神像的位置为准)。
香炉香火比较大时,不方便插时,也可以恭敬地放入香炉,同样也获福无量。


是不是香越大越高就越容易被保佑?

《道德经》有“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三官经》有“赐福消灾,同赖善功。”另外,在很多道教善书中也作了专门的讲解。
从这句话不难看出,神仙不分亲疏,总是把善果报应善人。所以给大家赐福消灾并不是仅仅因为许愿或者求神仙了,而是因为自身的善功。香烟是通信的媒介,自身的善功是是否赐福消灾满愿的筹码。如果自身的筹码不够,香烟再大也没有作用。
当然,也有很多人到道观赶头香、抢头香,不惜和别的香客大打出手,如此敬香都是没有必要。正如前面所说,要看自身善功,香敬的早晚是没有关系的,甚至在道观不敬香一样可以感通神灵。比如双手抱拳,随时随地虔奉心香,同样也可感通神灵。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关注自我与自然的协调,以人为本,内容简而深、博而约,具有无穷的趣味;在伦理实践上,道教致力于体玄修道,韬光养晦,淡泊名利,求得生命在情感、行为、自然、人伦与文化的互动中长存长立,因此它在对自然生态和人的关系的认识上,表现出开发生命活力的自觉能动性、与自然对象的同一性以及伦理认识的整体系统性。用道教的话来说,就是“自然之道不可违” 1 、“顺乎自然之道”。此自然所指是事物本质之自然、人生之自然、社会之自然。参悟事物、人生和社会之本质,求得生命与本性应有的风格、态度和气象,就是道教伦理追求的目标与精神支柱。 

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体现在它的精致深刻的内容和吸引世人的内涵中,蕴涵在使它延续、发展久远的生命力中。具体而言,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万物一体的精神。道教所崇拜的最高对象是

发布于 2023-06-22 17:22
分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