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我的生命之书!
点上方播放键收听本文语音版
老子恐怕是一个最早有微博、微信精神的人。
五千字,八十一条,历朝历代多少人靠这五千字活着。
五千字特别好,我带研究生,两年的学制,起码要抄两遍《道德经》,一点不难。
后来我发现,好多五十万字的书,五六个字就说清楚了,但这五千字的东西,越绕越绕不明白,越往里看,越能看出新意。
“生命之书”,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不仅重要,而且你每一段生命历程总能跟它碰撞出新的东西。
这也正是音乐比文字更容易与人相伴的原因,音乐是在文字停止的时候才开始,文字无法说清的时候,音乐才开始。
因此你不同的年龄碰撞同样的旋律,你会感觉出不同的起承转合。“生命之书”一定要有这样的意义。
小学生抄《道德经》,相当于成语、名人名言;二十多岁抄《道德经》,会觉得这里头有一些话挺有意思,很酷;到三四十岁的时候可能要解困惑;六七十岁的时候甚至变成养生了。
你的每一个阶段都要与之对应。
《道德经》是什么?首先有几个点,最简单地给大家破译一下,不然不好说。
道是什么?写这个字,先写“首”,接一个走之。“首”就是脑袋,或者说思想、智慧,走之是行为,这个字其实就是知行合一的标志。
《道德经》分“道篇”和“德篇”。在我看来,“道篇”主要是有关大千世界宇宙运行规律的阐述;而到了“德篇”,是当你了解了相应规律之后,如何指引你的行为。
那不正是“道”这个字的标志吗?知行合一不就在“道”这个字上吗?
一些大词儿全与此有关,道路、道理……更不要说道德,农民起义都要替天行道。
在日本,喝会儿茶都叫茶道,一到了茶道就玄妙了,到现在为止,我没听人说过日本的茶好喝,但是都觉得茶道很高深,中国的茶很好喝,就没有成道,你看这“道”字一加,产生多大变化。
道是中华文化非常本源性的东西。过去,坦白说,很多朝代不太提老子和庄子。
为什么?在中国,老庄是哲学,孔孟不是,你看,叫“儒术”。儒家是一种经世之学,与人交往,打交道,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以它好使。
但老庄是哲学,它不仅仅是人生的哲学,更要探讨世界运行的规律。
除去探寻很多规律之外,《道德经》里有个最重要的东西是,它一切都是反着看,反着看是《道德经》重要的哲学方法。
为什么说反着看?我得拿现在大家明白的词汇说。我们这个时代都在聊什么?成功、智慧、有用、胜利、大、刚强,老子全是从反面说的。
当我们四处吆喝成功学的时候,老子那说的是“功成身退天之道”——别在那儿呆着,什么事成了,撒腿就跑,别留在那。
你看,跟我们现在的成功学不一样吧?智慧,在老子那就变成了愚,大智若愚。
别那么聪明,你一聪明,人们就开始跟你斗心眼儿,斗着斗着,这个时代就复杂了,纯朴的东西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