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总不好,试试老中医的治泻六法!


对慢性腹泻必先辨明虚实。辨虚证应以全身的虚象为依据,不能被局部的虚象所牵制,而辨实证则不应轻易放过一个局部的症状。

因为局部的虚象,往往只能说明某个脏腑的功能障碍。如大便清稀,甚至完谷不化,舌光少津等症状,也可由于寒湿阻遏清气于太阴之下,使津液不能上承所致。

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是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受多方制约,而邪气作用在任何一个局部都可以影响全身的气机升降,因此,一般应先治其实,后治其虚。

治疗慢性腹泻,有邪必先祛邪,祛邪宜早,祛邪务尽,使不留后患。所以不能一见大便次减或稍实成形就急于健脾,而应参入调气之品。

祛邪于调气之中是治本之法,气机畅通则邪无安身之所,之后逐渐转入健脾、益肾以资巩固。



一、升清降浊法

适用于寒湿气滞肠道,症见临圊腹痛,泄后痛减,腹胀或肠鸣,大便溏薄或杂有粘冻,上述症状无论病缠多久,只要正气未衰,尽可用之。

炙升麻6克,木香槟榔丸(先煎)15克,乌药10克,炮姜6克,六一散(包煎)15克。

寒湿气滞非一般肠腔积滞,虽日泻数次也不能驱之,此乃邪滞粘着肠壁,甚而侵蚀黏膜,筑有巢穴,因此非枳实导滞或承气之类可以奏效。

上法以木香槟榔丸为君,有化滞、破积、攻坚作用,能深入病之根蒂,方中借重三棱、莪术、青皮之破积攻坚,黑丑、芒硝之通利上下除三焦壅结之功,三黄又能清热化湿,多年痼疾使用此方常能见效。

木香槟榔丸属寒下之品,终有损阳气,合炮姜暖土温中,配乌药理气止痛,炙升麻引脾之清气上升,方药有攻有守,有升有降,配合周全,不致过于伤正。


二、开上达下法

适用于肺失宣肃,肠道滞阻,症见腹泻,腹痛,肠鸣,伴胸闷脘胀,喉间痰粘或有饮邪者,此由肺失宣肃,上焦闭结,痰湿水气留阻肠道,宜开发上焦,通调水道。

苏藿梗(各)10克,生紫菀3克,桔梗3克,姜半夏10克,木香槟榔丸(包煎)10克,乌药10克。

紫菀一味,入至高而达之下,高屋建瓴,使肺胃气通降;桔梗上浮,主开泄。紫菀、桔梗一升一降,可使上焦开发,气机升降复常。如痰湿阻遏肺气,胸闷如堵,可加前胡、牛蒡子,前胡下气去痰实,牛蒡子润肺散气,利膈,前胡之下,牛蒡之散,亦寓升降之机。

三、清热泄浊法

适用于湿热蕴毒者,症见腹痛便泄、大便杂有脓血或赤白粘冻,此种症状常有季节性发作,可对症使用下方。

苏藿梗(各)10克,川连3克,黄芩10克,葛根10克,败酱草15克,生苡仁15克,蜀羊泉15克。

慢性腹泻,病程日久,湿热易侵蚀肠壁而化毒成脓,方用葛根、黄芩、川连以清肠热,败酱草、生苡仁、蜀羊泉解毒排脓。

四、抑木扶土法

适用于肝用太过或肝气郁结。症见临圊腹痛,腹泻常在清晨,大便溏薄或有完谷不化,此乃肝气于旺时辄乘土位也。

苏梗10克,防风10克,白芍15克,陈皮6克,六一散(包煎)15克。

本方以痛泻要方为主,取白术恐滞气,加六一散通窍利水清热和中,大便杂有粘冻可加香连丸。

五、化湿助运法

适用于湿邪阻遏脾气,症见神倦嗜睡,口甜,口腻,大便溏薄,纳呆,苔厚腻,此证虽以夏秋多见,但江南属湿之地,四季都有发生,不必拘泥。

方法有:1. 芳香化湿法:药用藿香、佩兰、草豆蔻、菖蒲。


2. 辛苦化湿法:药用川连、吴萸、制川朴、制苍术。


3. 苦温燥湿法:药用苏藿梗、龙胆草、吴萸、煨草果。


4. 温阳化湿法:药用制附片、炮姜、肉桂、茯苓。

六、健脾助运法

适用于慢性腹泻恢复期,或无明显邪郁气滞者。宜用散剂,易见成效。

炙升麻30克,潞党参30克,炒白术30克,白茯苓100克,炙甘草20克,防风30克,青皮40克,陈皮30克,炒白芍100克,煨木香30克,怀山药300克,炒吴萸20克,沉香屑20克,炒木瓜30克,广藿香30克,川桂枝30克,炒乌药30克,紫河车30克,鸡内金60克,砂仁20克,补骨脂30克,炒麦芽40克,炮姜炭20克,江枳壳30克。

上药共研细末,每天早中晚各6克,加糖少许调服。

总之,对慢性腹泻的治疗应以恢复脾胃气机升降为宗旨,凡阻碍气机的因素均该消除。

对于复杂症情可几法合用,同时要解决好兼夹症的治疗,如水湿留阻肠道,肠鸣漉漉者可用川楝子、川椒目;有食滞,嗳腐吞酸,大便恶臭者可用鸡金、保和丸之类以助消化;肝胃不和,嘈杂,口苦者可用龙胆草、吴萸,疏肝利胆以利升降,对于久泄而下焦不固者,不宜早用涩敛之品,先解除邪阻气滞,然后在消导中加入赤石脂、石榴皮、乌梅之类。

发布于 2023-02-14 13:13
分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