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韦之乱(5)莽一届绿一届缘分啊,吃一堑再吃一堑谢谢啊!

705年正月二十二,神龙政变,武则天女士被双规。

老领导目前情绪稳定,没有对失去一把手权力及对接伙伴感到愤慨与咆哮,用行动表示了我早就想传位于太子了,退下来也是新的开始,最美不过夕阳红,自己要好好养病,祝大唐越办越好。

正月二十九,政变功臣团得到奖励,张柬之为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封汉阳郡公;崔玄暐为守内史,封博陵郡公;袁恕己同凤阁鸾台三品,封南阳郡公;敬晖为纳言、平阳郡公;桓彦范为纳言、谯郡公,上述五位政变核心人物全部拜相并加银青光禄大夫,赐实封五百户;右羽林大将军、辽国公李多祚进封辽阳郡王,赐实封六百户;驸马都尉王同皎为云麾将军、右千牛将军、琅邪郡公,食实封五百户,各政变功臣皆有赏赐提拔。

这里有一个不太起眼的细节,政变五位首脑中,两位掌禁军的羽林将军拜相了,没兵权了。

虽说功臣拜相是正常的奖励,但千千万万记住,在局面没有彻底稳定并盖棺定论之前,在一个复杂的,莫测的,多方势力暗流汹涌的时候,核心漩涡的同志永远不要放弃对暴力机器的掌控。

要么你就有人家姚元之的本事,平衡车踩得比老武都好,能在风暴刮起前做出预判提前退出风暴眼。

二月初一,李显带领同志们去上阳宫给双规女皇请安,百官为了突出一个改天换地一个个乐的呦,但是这个时候,狄公门生,张柬之的推荐人,政变总策划之一,“遂参计议。以功封梁县侯,实封二百户”的姚元之却玩起了行为艺术,那家伙哭的呦!

桓彦范和张柬之对他说:现在哪里是哭的时候!你这不是给自己惹祸嘛!

但姚元之道:伺候先皇那么久,有感情了,有感而发,实在是没忍住啊!追随诸公灭凶逆是臣子本分,哪里敢言功劳,此时哭旧主也是臣子本分,倒霉了也甘心啊!(则天移居上阳宫,中宗率百官就閤起居,王公已下皆欣跃称庆,元之独呜咽流涕。彦范、柬之谓元之曰:“今日岂是啼泣时!恐公祸从此始。”元之曰:“事则天岁久,乍此辞违,情发于衷,非忍所得。昨预公诛凶逆者,是臣子之常道,岂敢言功;今辞违旧主悲泣者,亦臣子之终节,缘此获罪,实所甘心)

二月初五,姚崇罢相,外放了亳州刺史。

张柬之们对姚崇相当不爽,就特么你机灵!又当又立的!

但姚崇作为后世和房杜齐名的大唐四名相之一,用实际操作证明了什么叫做战略眼光!

李武两族之前被老武盟誓兼联姻绑定了,李显的智商又不可捉摸,眼下话不能说满,让子弹飞一会,后面注定有一大堆腥风血雨呢!

反正政变他参加了,如今再哭一通老武,无论哪边,人家都叫忠。

眼下虽然吃亏,长远来看哪边都是稳赢!

等尘埃落定后,我再挑一边站好,只要身体锻炼好,青史留名少不了。

二月十四,李显立妃韦氏为皇后,大赦天下,并追赠了当年声称让位国家又能咋地的老丈人为上洛王、母崔氏为妃。

左拾遗贾虚己上疏道:异姓不王,古今通制。现在中兴刚刚开始,天下都看着您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呢,一上来就把皇后一族封了这不太合适,况且领导您一上来就赠了老丈人太原王,这故事看着咋就这么眼熟呢,最好防微杜渐,如果觉得话已经说出来了君无戏言,那您就让皇后推辞一下,显得咱们面子都好看。

李显不听。

李显前面这大半辈子过的实在太提心吊胆,每天活着都是最后一天,他和韦后是患难夫妻,俩人在多年的关禁闭中尝尽了人世间的苦难,他知道人可怕起来、玩起人来时有多么的可怕,李显每次听到他妈派使者来了,那直接就想自杀,酷吏那些招儿是太可怕了,活着还不如死了,每一次都是他媳妇说:祸福无常,咱先别着急死,咱再看看!李显对他这媳妇发过誓:如果将来能够重建天日,我非给你惯天上去!(初,韦后生邵王重润、长宁·安乐二公主,上之迁房陵也,安乐公主生于道中,上特爱之。上在房陵与后同幽闭,备尝艰危,情爱甚笃。上每闻敕使至,辄惶恐欲自杀,后止之曰:祸福无常,宁失一死,何遽如是!”上尝与后私誓曰:“异时幸复见天日,当惟卿所欲,不相禁制)

李显如此,韦后更不会搭理你那个。

还退?

退个屁!都是我的!我爹那坟头都该镶上金边!

多年的媳妇我终于熬成婆了!

等这次李显重掌政权后,无论是自己和媳妇的感情,还是自己发的那些誓,还是牛逼婆婆一辈子的以身作则,韦后瞬间就从少年变成了恶龙,也开始干预朝政了,如老武在李治时的故事,上朝时也坐帷幔后面预闻政事了。(及再为皇后,遂干预朝政,如武后在高宗之世)

灭张功臣的桓彦范先是上表牝鸡司晨,女同志不要参政,又上表举报韦后宠幸的胡僧慧范用邪门歪道祸乱朝政按律当斩,李显全都不听。

复唐祚后,很多事态开始朝着不可思议的方向发展。

二张被灭后,洛州长史薛季昶曾对张柬之和敬晖说:元凶虽已被铲除,但吕产、吕禄还在朝中!锄草不铲根,终究春风吹又生!(二张之诛也,洛州长史薛季昶谓张柬之、敬晖曰:二凶虽除,产、禄犹在,去草不去根,终当复生)

张柬之和敬晖道说:大局已定,那帮不过是案板上的肉罢了!还能有什么蹦头!现在杀的人已经够多了,不能再扩大了。”薛季昶叹道:我死都不知死在哪了!朝邑尉刘幽求也对桓彦范和敬晖说:武三思还没杀!你们终将会死无葬身之地,如果不先下手为强,大祸临头就晚了!(人曰:“大事已定,彼犹机上肉耳,夫何能为!所诛已多,不可复益也。”季昶叹曰:“吾不知死所矣。”朝邑尉武强刘幽求亦谓桓彦范、敬晖曰:“武三思尚存,公辈终无葬地;若不早图,噬脐无及)

政变首脑们没同意。

等到了二月十六,李显任武三思为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二月十七,任右散骑常侍、安定王武攸暨为司徒、定王时,政变集团觉得味道不对了。

李显的最强大脑没往他们设定的路线走。

老武还没死呢!还在上阳宫呢!还是皇帝呢!你现在给武家权力是不是傻?

他姑确实没给,但武家万一要抢呢?

武家腰王武三思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他第一个打通的,是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是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被杀后,她被没入后宫。这丫头聪明伶俐,长大后文采不凡,明习吏事,写得一手好文章,但年轻时还是气盛,得罪老武了,老武爱才,最终给了宽大处理,就在脸上刻了刻字。(则天时,婉兒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

老武的一通PUA后,上官婉儿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在圣历年间之后就成了老武的贴身政务小棉袄。(自圣历已后,百司表奏,多令参决)

上官婉儿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有才究竟能有多抢手,上官仪是665年被诛的,当时上官婉儿在襁褓中,如今705年了,上官婉儿眼瞅40+了,脸上还被老武糟蹋过,但是,人家不仅凭借过硬的政务能力在老武下台后又无缝对接成为了李显的小棉袄专门负责草拟政令,还被李显收为了昭容(九嫔第二名,仅次于老领导干过的昭仪,正二品)。(中宗即位,又令专掌制命,深被信任。寻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

眼瞅韦后成为第二个老武的信号已经出现,武家的族长武三思在三思后锻炼了身体开始往上冲了,先是给李显带了绿帽子,和领导的大龄黥面女秘书总搞不正当男女关系。(婉兒既与武三思淫乱,每下制敕,多因事推尊武后而排抑皇家)

你可能会纳闷,咋地也是皇帝的后宫,三思兄这是咋做的案呢?

“没头脑”先生允许他的后宫团在外面设外宅,甚至能随便出入,各路男公关开始蜂拥而上。(上官氏及宫人贵幸者,皆立外宅,出入不节,朝官邪佞者候之,恣为狎游,祈其赏秩,以至要官)

这大哥就差把“绿我”刻脑门上了。

之所以武三思要跟大龄黥面女秘书搞串联,是因为此时狄公集团已经开始谋划除掉诸武了,眼下韦后在李显这有无限话语权,随后在上官秘书的引荐下,武三思见到了韦后,结果见面后这武三思实在是有些本领,给李显再添绿帽一顶,跟韦后也通了。(时侍中敬晖谋去诸武,武三思患之,乃结上官氏以为援,因得幸于后,潜入宫中谋议)

绿帽皇李显和中老年妇女偶像武三思就此越来越热乎,一起商议政事,准备渐夺张柬之等人之权。

其实不仅仅是武三思为了事业比较拼总在李显后宫搞串联那么简单,人家老武当初早上过保险,李家哥俩和武家是盟过誓的,武三思本就是武承嗣死后武氏家族的首席代表,太平公主之夫是武则天之侄武攸暨,李显与韦后嫡女安乐公主之夫是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她们既是李家公主,又是武家外甥女,还是武家媳妇,这婚姻关系实在绑定的太深。

武三思之所以冒风险废老劲要跟韦后通,就是因为看出来了韦后也做着他姑姑的梦,在这个混乱是阶梯的过程中,他能往上走。

甚至他武家万一将来也和李家一样,玩把中兴呢?

武家在族长武三思的以身作则下,完美的兑现了当初他姑姑布局的李武一家亲的权力格局,李显甚至屡次微服私访武三思他们家,监察御史崔皎秘奏道:您的权力不过刚刚恢复,则天皇帝还住在上阳宫里,人家的武周旧臣还都在朝中任职呢,你咋能那么轻易外出游幸呢!(上数微服幸武三思第,监察御史清河崔皎密疏谏曰:“国命初复,则天皇帝在西宫,人心犹有附会;周之旧臣,列居朝廷,陛下奈何轻有外游,不察豫且之祸)

李显充分的证明了他还是当初那个二百五的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面对这个相当有见识的让他避免高平陵之变的秘奏直接给武三思看了。

面对李家和武家又穿上一条裤子,张柬之等人急了,也不嫌杀的人多了,开始屡次请求诛灭武氏集团,李显不听,张柬之等道:武则天改唐为周的时候,李唐宗室被诛杀殆尽;现在多亏天地神灵保佑,陛下又重登帝位,但武氏却依旧占据着本不该属于他们的位置!这难道是朝野上下所想看到的吗!请您削夺武氏官爵以慰天下!(张柬之等数劝上诛诸武,上不听。柬之等曰:“革命之际,宗室诸李,诛夷略尽;今赖天地之灵,陛下返正,而武氏滥官僭爵,按堵如故,岂远近所望邪!愿颇抑损其禄位以慰天下)

李显依然不从。

张柬之等叹息道:陛下当年作英王时是何等勇武刚烈,所以我们没杀武氏,为了让皇帝亲自动手张大天子之威,没想到啊,武氏又起来了!如今局面如此,又能怎么办呢!(又不听。柬之等或抚床叹愤,或弹指出血,曰:主上昔为英王,时称勇烈,吾所以不诛诸武者,欲使上自诛之以张天子之威耳。今反如此,事势已去,知复奈何)

张柬之等为啥那么绝望?

因为他们的根基很浅,上一次政变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所有人尤其是禁军系统都看到了老武不行了,那是到手的拥立富贵。

他当初倒是想弄死诸武,以什么理由?

旗号是剿灭二张,还政李家。

要是想剿灭诸武的话,那政治旗号应该是为大唐复仇。

但要是打着那个旗号,就实在太小看老武这些年的统治了,烂船还有三斤钉呢!老武的鹰犬们对李家做了那么多缺德事,他们会狗急跳墙的。

张柬之这帮的根基并不深,张柬之从拜相到政变加一块没有三个月,他们之所以能完成那堆禁军的人事安排也是因为老武快不行了,没有精力走那么多脑子了。

所以他们当初的只能剿灭二张,灭诸武的事得李显来干。

而且从几乎任何一个角度去推演,武家最好的结局都是做个富家翁了,大概率是曹爽。

老武可以留着,那是你妈将来进李家宗庙的,诸武是你眼下最大的威胁,人家这家族是前朝皇族,是有政治旗帜的,你稍微琢磨下就能做出判断,都调封地去看管起来,你咋还能给武家权呢!

你瞅瞅张柬之说的那话:主上昔为英王,时称勇烈,吾所以不诛诸武者,欲使上自诛之以张天子之威耳

这帮也是看准了李显的二傻子。

你当年是一怒能嚷嚷把天下给你老丈人的彪子啊!

你过去那头型呢?

你得支棱起来啊!

你被折磨了那么多年,你儿子闺女前两年都被老武弄死了,你难道不想报仇吗!

包括那个想重走婆婆路的韦后其实也是二百五,虽然张柬之这帮表态过女人不要干政,但眼下武家才是你当女皇的最大威胁,功臣集团是次要矛盾,之前你的唯一嫡子也被你婆婆弄死了,无论是政治推演还是家恨私仇,你咋能跟武三思通呢。

老武和李治是一对。

人家那两口子是一辈子不吃亏。

老韦和李显也是一对。

人家这两口子不仅看不明白武家有多危险,还把血性和仇恨啥烂七八糟的都放下了。

二月二十七,虽然武三思和武攸暨辞掉了对他们的封赏,但三月初五,李显颁发正式文件:文明已来政治案被破的子孙皆复旧地位,只有李敬业和裴炎不在赦免之列。

这官宣了武家的彻底安全。

反我妈就是反我。

五月初四,迁周庙七神主于西京崇尊庙,并颁制:则天皇帝及其父祖三代名讳依旧需要避讳,奏事者皆不得犯。

还特么七庙,还特么避讳,你是真行!

老武虽然双规了,但通过你李家的一次次莫名其妙的官宣,武三思的政治合法性与政治行情开始飙升。

眼瞅拥立了这么个二百五,忠唐集团开始发力,五月十五,敬晖等人率百官再次对武氏发动进攻,上表李显道:自古五德之运轮流兴起,从来一山不容二虎,天授年间改朝换代之际,李唐宗室被诛杀流徙殆尽,哪里有资格与武氏同殿受封!现在上天又重新眷顾李家,但武氏仍然像以往那样受封为王还与李姓宗室一起居住在京师,开天辟地以来没听说过!希望陛下为大唐社稷,降其王爵顺应朝野民心。(癸巳,敬晖等帅百官上表,以为:“五运迭兴,事不两大。天授革命之际,宗室诛窜殆尽,岂得与诸武并封!今天命惟新,而诸武封建如旧,并居京师,开辟以来未有斯理。愿陛下为社稷计,顺遐迩心,降其王爵以安内外)

已经挑明了,你是傻吗?武三思哪天复周了咋办?都赶出都城很难理解吗?

李显还是不同意。

你那边开炮,人家武三思也在不断反击,跟好伙伴韦后天天在李显那说敬晖等人坏话,人家那百官都动员上了,太可怕了,他们也能废了你啊!随后武三思献策,不如封敬晖等人为王,同时罢免他们的职务,表面尊崇功臣,实际夺权。李显同意了。(三思与韦后日夜谮晖等,云“恃功专权,将不利于社稷。”上信之。三思等因为上画策,“不若封晖等为王,罢其政事,外不失尊宠功臣,内实夺之权。”上以为然)

最终五月十六日,李显以侍中齐公敬晖为平阳王,侍中桓彦范为扶阳王,中书令汉阳公张柬之为汉阳王,中书令南阳公袁恕己为南阳王,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博陵公崔玄暐为博陵王,均罢知政事离开宰相岗位,赐金帛鞍马,每月初一十五朝见天子,又赐桓彦范姓韦,与皇后同籍,很快又以崔玄暐检校益州长史、知都督事,又改梁州刺史踢出了中央。

虽然在九天后,李显颁制降了武氏诸王爵位,梁王武三思降为德静王,定王武攸暨降为乐寿王,河内王武懿宗等十二人降封为公爵来堵天下的嘴,但武三思在韦后和上官婉儿两个中老年妇女的帮助下开始加大对军国大事的掺和,被张柬之、桓彦范等贬逐的人又重新得到起用拉拢成了自己的势力,令百官重新恢复执行武则天时期的政策。

神龙政变后,按一个正常皇帝的做法,操作应该如下:

1、功臣集团拜相,脱离禁军序列;

2、所有禁军领导安插上自己的班子和家奴,定期去阅兵和禁军加深感情抓住军权牢牢不撒手;

3、立了誓就要守约,但不好意思,武家人都给我去各地养老。

4、老韦你给我进屋!

5、通过科举系统选拔筛选新的同志进入班子来制衡功臣集团。

结果五王咋也没想到,四个月后政局如下:

1、功臣集团被踢出核心圈层;

2、韦后挑明了要当第二个老武;

3、武三思复则天旧法,三思兄望向上阳宫,看着傻傻呵呵的绿帽亲家,微笑道:姑姑啊,你不给,我自己拿。

其实武三思的水平从理论上来讲也没有多高,因为他速度太快太明了,短短几个月已经武三思之心路人皆知了,已经外号小曹操活仲达了。(自是三思威权日盛,军国政事,多所参综。敬晖等所斥黜者,皆能引复旧职,令百官复修则天之法。时人皆言其阴怀篡逆,以比曹孟德、司马仲达)

李显啊,这种级别的二X真的不好找。

神龙政变又苟延残喘了十一个月后,公元705年十一月二十六,武则天到底是没熬过这个她忌讳的蛇年,最后一句话如下:找李治,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当年让她祸害的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柳奭亲属全都不必再卑贱过活,允许干回原来之业。(冬十一月壬寅,则天将大渐,遗制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其王、萧二家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

在与这场荒唐大梦开始时的政敌和解后,中国史的第三高寿皇帝武则天崩于上阳宫。

唉,纵观中国历史,从乾隆、萧衍、武则天往下数,这帮活过70的皇帝将阳寿减去二十年,其实历史地位都会比最终盖棺定论时高很多。

权力这东西,是魔障。

祖宗们管权力,叫官杀,最凶也最能成事的力量叫“杀”。

命里有“杀”然后能干出一番大事业的,通常是这个“杀”要么生了印,印再生身,自身因为这个“杀”越来越强旺;要么自身强旺,自己产生的食神伤官能够克杀或者合杀。

总之,你要自身足够强大,能降的住这个杀,也就是控制的住这份权力,它才会为你所用,才会对你的事业起到正向作用。

一切的前提,是你降的住。

当你的精力、能力、福报、运势能扛的住它的反噬时,你会利用它开创基业,造福万民;

当你逐渐油尽灯枯时,你就扛不住了。

但通常你又不撒手。

最终魔障会侵蚀你,控制你,最终演变成史书中的侯景之乱,武周篡唐,安史之乱······

公元706年五月,老武回到了乾陵。

这个扑腾了二十多年祸乱了整个华夏掏空了所有积蓄的李家牛逼儿媳妇,又回到了她高血压的小老弟儿身旁。

天下之财共一石,这两口子独得九斗九。

天上太宗长孙后金童配玉女,地上大帝则天后瘸驴配破车。

数来算去,还是你们两个自私到极致的瘸驴破车最般配。

同样都是因山为陵,李世民的昭陵早就被盗了,里面的文物如今散落世界,但老武他们两口子这乾陵,本着生前吃啥也不吃亏的风格生生的扛住了千年来的所有盗墓者!

有一个算一个谁来不好使!有辙你想去!

后面黄巢打进关中后派40万人想要刨乾陵结果除了留下来40米深的黄巢沟之外啥办法没有。

后来五代时军阀温韬把唐陵都给你刨了,但只有乾陵因为“风雨”问题盗不了。(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你想动这俩鸡贼的东西?

闹天也闹死你!

话说当年李治葬后,老武亲自撰文给小老弟儿歌功颂德的整了块“述圣碑”。

后世在给老武编排材料说两口子情比金坚的时候还总拿这碑说事。

其实吧,还是前面李治刚死时老武作妖时的评价,她早早就知道自己也得躺这里来,所以给李治的碑立在了西面。

自古青龙位吉,白虎位凶,紫气东来的位置,人家给自己留好了。

以老武的性格,她其实极大概率给自己碑文早就写好了。

我不是埋汰她,因为无字碑虽然没字,但却刻了每个长4厘米,宽5厘米,排列整齐的方格子······

你觉得她是为了死后跟李治玩连五子时用的吗?

她那碑文内容应该是自己年轻时辅佐高血压患者殚精竭虑治理国家啊,然后儿子不争气勉为其难为了天下苍生当皇帝呀,最后临了觉得自己已经无法再为苍生造福了回想当年感情真挚做回好儿媳的还政李家了啊。

但是吧,临了自己被双规了,政权是被逼着还回去的。

嘴没法张了。

不过佛经到底是没少念,索性那就不张嘴了,功过留后人评说吧。

你立无字碑,我也最后别张嘴总结个啥了。

你怎么干的,有青史在。

后世总有些人给你贴粉时说,你的治下毕竟户口增长了。

呵呵。

2018年上映过一个复仇者联盟3的电影,里面的灭霸特别逗,他觉得毁灭一半人口就能拯救宇宙。

实际上吧,一半人口的数量时,因为土地、资源的充裕,人口增长率反而是最快的。

万幸啊万幸,历朝历代的前一百年几乎都有户口数,人比人就得死了,咱等您孙子接班时看看您老那点可笑的政绩吧。

发布于 2025-02-22 17:59
分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