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相派七政连载(2)
《明极七政》之二
星曜系统
在开始之前,大家要把天文学和星象学分开。天文学(Astronomy)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星象学,是用天体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尤其是太阳系内的行星的位置)来解释或预测人的命运和行为的系统,是一种术算系统。天文学和观星术不一样,观星术和占星术也不一样。有些人讲黄道上还有一个“蛇夫座”,还有人讲天王星等行星被发现,那么占星和七政是不是不准确了。我们说诸天星曜自在哪里,只是人从地球上来观测,人为的划分“星座”,这些星座之间的星相互的空间距离、位置只是一种视觉结果,而且视觉宽度并不一样,实际上是不是一个星系系统千差万别,划分为12星座是为了对应12宫的划分而已,划分为13星座或11星座无法应用于这个术算模型。28宿也是同理,不是27宿也不是29宿,因为七政运行四方,故立28宿以对应。对于地球来说,太阳系系统是影响最大的,从观测来看,日月五星明行于天,而其他行星、矮行星也好,不容易观测到,将来也许有奇才重新设计一个12星主管12宫的理论,叫做“十二政”也是可以的,目前的七政、占星系统,已经把对地球影响的主要因素涵盖其中,理论完备,不需要改变。
历法,是为了配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根据天象而制订的计算时间方法。 历法的时间记录了天象的变化,所谓时空一体。这里重要的观念之一是“匀速”的概念,时间可以等分,如1秒,1日,1月;空间可以等分,如1度,1宫,当同等的时间不能反映同等的空间时,这里就体现了不匀速的情况,如地球公转不匀速,占星、七政里各宫所管时间不一,即这种不匀速情况的体现。重要观念之二是“不等分”的概念,如1年约365日,约12太阴月,这里地球自转周期、月球公转周期,均无法等分一年(地球公转周期),时间是为了反映空间的变化,尤其是星象的变化,这一点请大家体会其中的奥妙。
第二点,学习周易、星象学等,要得其法。明极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曰道,二曰法,三曰术。何为道,自然之理,天然的规律,无形无相,需要人去认识、体会。预测学必须合乎于道,也即结果推算必须符合于实际,否则毫无意义。明了于道,起不起盘只是一种工具,好比我们讲明日太阳会从东方升起,这也是预测。何为法?建立模型以合于道。术数要学好,必须重视法门规则的研究,这个系统如何设计的,运转原理,符号系统。从中国易学来看,要看其符合天地人三才之理否,要了解这门术数的历史发展过程,要从符号的推算法则和命名规则上认识符号的本质含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把握这个模型。何为术,术即是应用层面,对法门的解读,对盘的解读手法,明极一直提倡,术无高下之分,横看成岭侧成峰,只要符合这个法门的原理,可以博采众家之长,不要说七政如此繁复的模型,有果老、琴堂、天官三大派,即便是八字,流派之众多也是不以为怪,结论相互冲突实属正常,易学研究者应该习惯并辨别之。应该说术这个层次是初学者兴趣最大,最喜欢钻研的地方,明极认为:一则术无高下之分,派无正邪之别,明极称无相派,何为无相?不要拘泥于何种门派,拘泥于何种定式,合于易理,符于实际则用之。二则术应以简驭繁,抓大放小,不可一味谜于所谓繁复秘术之中。三则术数之理均根于周易,阴阳八卦、五运六气,其理互通,基础深厚则术用起来手到擒来,一定要重视基础学习。
在七政星曜系统中,日月五星为主,行于四方。四余均与月球有所渊源。凡提及月球,就应该记住地月系统一体,实际是天地人中之地。罗计为黄道、白道之南北交点,黄白道之间约有5度之夹角,故为日月食发生点,中国为南罗北计,在西方占星罗睺对应北交点、计都对应南交点,命异实同。名异实同。月孛,西方占星为莉莉丝,即月球公转轨道的远地点。紫气为中国独有,一名紫微、一名景星,景星即地球,实则是地球自转、公转共同运动的表征,对应于北斗之九,具体原理不再详说。除了四余之外,也可以加入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乃至太阳系中其他矮行星、小行星,或者是轨道、角度关系之虚星点。他们共同服务于七主星。
关于三王所管宫,以及四余所管宫的争议。在占星、七政设计之初,三王尚未被发现,故而12地支配七星。后世以三王配相应的地支,存在不周全的问题,尚处于发展完善当中。针对四余尚有一说,欲增加为五余,即北交、南交;远地点、近地点;紫气五余,增加近地点为“金余”、“白气”。然欲增加五余不仅仅增加一个虚星而已。根据五行配对等,若增加“金余”,五行配对,原义及十干化曜皆要重新匹配,所谓任重道远,在此一文难以详说,明极在此仅提供一思路,供欲增加五余者参详。故以当前之发展阶段,建议不可轻改,仍遵原书为准。
南北交者,蚀神也。罗㬋为天首、蚀日,配火;计都为天尾,配水;月亮远地点为黑月,为月孛、莉莉丝,配金,肃杀之气。近地点为白月,配木,仁和之气。日月交会之气配土。
十干化曜,从各书原理推断,大多以下表为依据,其大致理论为,五行顺生,四余顺克。其规律阳配主星,阴配余星,故而若增加五余,则日月均不参与配干,下表为各干原配和新配表。如壬原配为计,新配为金;癸原配为罗,新配为“土余”,注意此处的“土余”并不是计都而是按照新配的“五余五行”为准。
七政相对于占星有三个大的创新系统——五行系统、干支系统和28宿系统。正因为这三个系统的加入,七政之判断远远丰富于占星系统。
(1)星曜天时的判断。如春木、夏火、秋金、冬水为旺;日木土旺于白天、旺于南方;月金火旺于夜晚、旺于北方。即天时之判断。在明极七政中,日旺白天,不论东南;月旺夜,旺于望,不论西北;五星旺于各月,不论日夜。
(2)迟留伏逆。在七政中,迟留伏逆等星曜运行状态,事关于力量大小判断,如顺行则增力,吉凶均大;迟留伏逆则减力,吉凶均小。明极七政中,顺则吉,逆则凶,其余论平。
(3)正五行系统。用于星曜之间的生克关系。恩难仇用系统,以水星而言,金为恩,土计为难,木气为用,火罗为仇,孛为忌即主奴不喜相会。区别于生克制化的提法,因日月不完全纳入生克中,故而称之为恩难仇用。
(4)十干变曜系统。十干变曜本质是出生年之天干对星的变化,这个系统最精华的应用在紫微斗数“十干四化表”。这个系统以化禄为本体,即甲火乙孛丙木丁金……(甲令火星化禄,逢火安甲,余仿此),以五行十神关系论之。这种做法是将同样星盘以干支加之区分之法,也即干支系统之应用,非常具有创新性。明极建议重点研究此部分,因星的象义最为丰富,更能反映人的种种变化。
(5)星地系统。庙旺喜乐系统。由于七政中,分两套地宫系统,一曰地支12宫,二曰28星宿。这里分说。地支系统不仅考虑化气五行,还考虑地支原本属性如子水丑土寅木等,还考虑三合系统如巳酉丑合金等,故而星地系统最为复杂,以化气五行为主,有不重正五行,而以入垣、庙旺喜乐、怒、陷等论的特征。在明极七政中,有庙陷先论,无则论化气五行。不论地支五行(寅卯木,巳午火),不论星三合、生旺墓(巳酉丑合金,金星长生于巳等)。
(6)星度系统。正五行系统。星与度的关系,以正五行论之,升殿最吉,其次是恩用为吉,难仇为凶。
《明极七政》之三
宫主、度主、命主、身主
无相派的易理是一以贯之的,道法术一体,其用不同,其理则一。
如果只让明极讲一个字,那就是“道”。两个字就是“阴阳”,三个字就是“天地人”,天地人是同形同理,闻一知三,可入无相之门,闻一知十,方为上品。
天开于子,地辟于丑,当此时也,只有天地,未有万物。只有父母,未有六子。人生于寅,自长生起,沐浴、冠带而至绝,十位而终。
故人有三元,一曰福元,乃天地父母交合之时;二曰命元,乃人在天地之历程;三曰身元,乃人世间之承负。
对应于十二宫而言,福德宫为福元,命宫为命元,身宫为身元。三者之中,命宫为首,命宫在则十二宫在,命宫承先天启后天,阴阳之枢纽。
何为度主,一方水土,其物不同,如八字中,地支中有藏干,以言一地之不同物状。以七政而言,十二宫中,七政各有其垣。
然而七政运行四方,以四方而言,需各有其主宰之地,故而以四方配七政,有二十八宿之分。如言一方之中,七政各有主宰。以地而言,如州中有郡。
这里重在一个行字,七政之行,犹行宫、行在而言,不宜作为星宫之主宰星而言。
而且从度而言,受制于出生时间的模糊性,精确定位非常困难,西方有言四分钟一命,其原理很简单,4分钟则上升点差1度,然而4分钟的差异实际应用中是很难说清楚的。宫比度范围要大的多,宫分类12,度分类28,人事12项对应12宫,故而应以宫为主。
身宫度与命宫度而言,12宫均从命宫而起,身宫一说为月亮所在,一说自月升,一说自日落,然而不论何种取法,无有宫从身宫而起。故命重于身。故而在无相派七政中,以宫主为主,只取宫主以定主宰星。
发布于 2025-01-30 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