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汉朝服饰尚黄色和红色两种说法?实际上还有过黑色

汉服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总的来说就是指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它不是仅仅指汉代的服饰,而是指汉族传统服饰。因为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故而整个汉族的传统服饰可以溯源至周代,经过秦朝的发展,到了汉代逐渐臻于成熟,所以汉朝的服饰可以说是汉服的一个集大成者。

而不同朝代的服饰崇尚不同颜色这个问题,要追根溯源,其根本核心乃是“五德终始说”,即每个朝代所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里其中的一个“德”,不同的“德”有自己代表的颜色以及其他一些特别之处。秦朝是“水德”,颜色尚黑,而汉朝的德行由于经过多次更改,所以前后并不一致,对应的衣服颜色也发生了几次改变,以下我来具体解释这个问题。

从五行学说到“五德终始说”

所谓“五德终始”,其理论基础乃是大家都有点熟悉的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五行八卦云云,到现在很多人给孩子起名的时候,还要找人算算是什么“命”,比如白云大妈就是“火命”。而五行的说法最早见于《尚书·洪范》: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滋润),火曰炎上(燃烧),木曰曲直(弯曲,舒张),金曰从革(成分致密,善分割),土爰稼穑(意指播种收获)。

五行学说则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阴阳家”,通过钻研《周易》的阴阳两仪理论,继而研究宇宙和万物本原、构成要素,从而产生的一个学说,这也是为什么五行往往和八卦是一对好搭档。五行学说和西方的四元素学说(古希腊认为土、气、水、火四元素构成世界,与之相近的是古印度佛教的地、水、火、风)有些类似,都是古人对世界万物构成研究的一种古典而朴素的理论。

到了邹衍这位承前启后集大成于一身的“阴阳家”这里,他将前人总结的阴阳术数和五行学说融会贯通,并增加了自己的理论,从而得出了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即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的一套循环;以及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另一套循环,这样每一种元素都能和其他四种扯上了关系,具体看图示。

同时邹衍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变化同自然界一样,也是受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支配的,历史上的王朝都有其相应的五行属性,而继任的王朝属性必然是克制上一王朝的:

五德之次,从所不胜,故虞土、夏木。——《淮南子·齐俗训》高诱注引《邹子》

那么怎么确定每个王朝是什么“德”呢?邹衍通过仔细研究发现,王朝之德是有一些具体表现的,而这些具体表现就是所谓的祥瑞、符谶了,上天肯定不会无缘无故降下这些神龙、凤凰、麒麟之类的东西,所谓百因必有果,你的德性就是我,这些东西就是体现王朝之德的明证。

于是他根据一些祥瑞特征将各个王朝配以相应的“德”:比如最早的黄帝,碰见过黄龙,还有一条十多丈长、几米粗的大蚯蚓,黄色属土,蚯蚓也属土,所以黄帝土德盛。到了虞舜,又称作虞朝,虞朝就是土德。虞朝后面是夏朝,夏朝的开国君主大禹曾经在郊外碰到过青龙,所在之地草木茂盛,青是木色,木又克土,所以夏朝就是木德。取代了夏朝的是商朝,赶上过山里面冒出来银子的好事,故而商属金,金又克木,于是商就是金德。到了周代的时候,周天子曾经看到过好大好大一个火流星在宫殿上空盘旋一周,变成无数的火老鸦飞散,火克金,周自然就是火德了。(上述内容据近代学者考证,应属于邹衍的佚文,记载于《吕氏春秋·应同》)

以上就是“五德终始说”及其各种佐证,这些东西在现代人看来是荒诞不经的,但在两千多年的古代,古人对于自然宇宙以及人类社会能解释成这样,并且自圆其说十分合理,已经很伟大了。

秦朝的水德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经一度对术士阴阳家一类的人很是信服,曾经派徐福出海寻找仙药,又召集天下的术士不计本钱的给他炼丹求药。结果这帮人不地道,一个个都欺骗秦始皇,为首的徐福、卢生骗完钱财都跑了,尤其是卢生,不仅跑了还说了秦始皇许多坏话,这才有了焚书坑儒中的坑儒,实际上杀的大多是这帮神棍术士。

扯远了,由于秦始皇这个人比较迷信,经常接触这些阴阳家、术士之流,所以对“五德终始论”很是信服,又想到自己的大秦灭了周朝的火德,那肯定是水德啊,于是让这帮人找找理论依据。终于不知道是在秦国典籍里真的翻出来了,还是这帮神棍实在找不到自己编了一条:当年秦文公出门去打猎的时候,打到过一条黑龙。秦始皇一听龙颜大悦,黑色属水,水正克火,由此可见,强秦统一天下本来就是上天注定的事情啊。

于是秦朝是水德王朝这件事就这么确定下来了。按照邹衍的理论,五色配合水德的颜色是黑色,于是大家都纷纷把衣服染成了黑的。秦始皇还特意把黄河改名为“德水”,以炫耀自己的正统性。

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或曰:“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殷得金德,银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于是秦更命河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为名,音上大吕,事统上法。——《史记·封禅书》

在我看来,秦始皇迷信是真的,不过秦朝硬靠上水德这件事,未必没有秦始皇的暗中授意,对于宣示正统天命这种事,我国的统治者向来都是喜闻乐见,甚至亲自下场胡编乱造。以往夏商周的“德性”都是后人追认的,从秦朝开始,中国王朝才第一次真正有意识地利用这套“五德终始说”,来系统地为自己的正统性作证明。

说白了,“五德终始说”同后世的“天人感应”,“仁孝治国”等等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封建皇帝维护统治宣扬政权合法性的工具罢了。

汉初“无厘头”的“水德”

二年,东击项籍而还入关,问:“故秦时上帝祠何帝也?”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高祖曰:“吾闻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莫知其说。於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乃立黑帝祠,命曰北畤。——《史记·八书·封禅书》

刘邦刚称王的时候,由于他是楚人,不懂秦人的习俗,曾经问过手下,秦人都供奉什么神,手下人告诉他,秦朝祭祀的是四方天帝,青、白、赤、黄四帝。刘邦说,我听说一共应该有五帝呀,这怎么才四个?大家伙儿都说不上来为什么。刘邦说,看来还有一个黑帝,得等着我这位真命天子来帮他建祠堂了。于是就建立了黑帝的祠堂,自此四时供奉,以为习俗。至于为什么秦朝没有黑帝,我觉得应该是秦朝尚黑,如果设立黑帝祭祀,和其余四帝在称谓上比较,看不出特殊性,于是就没有黑帝。当然,这是我瞎猜的,有知道的朋友可以给我留言。

刘邦后来一统天下当了皇帝,手底下的人为讨好刘邦,搞搞务虚的形象工程,就提到了汉朝的德性问题。刘邦这个人比较务实,对于务虚的事兴趣不大也基本不懂,直接就拍板定了:当初我建了黑帝庙,跟黑有缘,那咱们就黑色水德吧。我严重怀疑刘邦是为了接着秦朝的用,这样也不用改服饰颜色和其他的东西了,图省事。当然,这也说明了刘邦赤帝子的传说这时候还没编出来呢,否则肯定是红色的火德无疑。

刘邦不懂五行相克那套“五德终始说”,但手下人有懂的,秦朝就是水德,咱们大汉克了秦朝,还用水德说不过去,但皇帝金口玉言都定性了,也改不了了。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个叫张苍的人充分发挥了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一项专长——变通性。既然大汉水德定了,那可以改变前朝的德性啊。秦朝统治时间那么短,又残暴不仁,而且最初还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它不是正统,而是周朝下面的一个闰统(闰:副,偏,伪,相对“正”而言)所以秦朝根本不算水德,我们大汉才是承接周朝火德的水德王朝。于是大汉水德的理论依据也有了,自此汉朝为“水德”,尚黑色。

【一茶】刘邦全传 降秦灭楚开创大汉,励精图治威加四海 ¥38 购买

这就是古人的主观能动性,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汉朝水德的事一下就迎刃而解了,我真是想给张苍写一个“服”字。明眼人一看,张苍的借口牵强无比,但迎合了统治者就是政治上的正确。不过他在不经意间也为后世无数王朝开创了一个不好的先例,以后经常就有人拿类似说法作为理由,把不顺眼的前朝忽略掉,改为继承一个比较光彩的朝代,充分显示了“五德终始说”的柔韧性、可塑性以及前面提到过的工具性。

“拨乱反正”改为“土德”

写过秦论的贾谊大家都知道,他这个人年轻气盛(死的时候也才三十出头),不畏权贵,更不怕张苍这种假学术权威,因而在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的时候,直接上书文帝,说按照五行相克,土克水,所以我大汉应该是土德,才能克掉水德的秦朝,强烈建议立刻全国改德,服装变黄。但是汉文帝没理他这个茬。

随后又有阴阳家公孙臣,为了达成改土德的目的,更主要的是为了实现打倒旧学霸,成为新学霸的目的。人工伪造祥瑞,说看到黄龙了,黄龙肯定是黄色的,正好佐证土德。这下汉文帝觉得靠谱了,这些帝王一个比一个迷信,都喜欢祥瑞这种稀罕物,因为代表了上天的意思。本来汉文帝都已经让公孙臣开始制定土德的历法了,后面有个叫新垣平的术士,一看伪造祥瑞这是个升官的捷径,于是自己造了一只玉杯,上刻“人主延寿”四个篆字献给了汉文帝,说是仙人给的,可惜后面被人揭发检举,导致汉文帝对于这帮术士彻底失去了信任,公孙臣池鱼之祸也受了连累,土德的事也没有下文了。

一直等到了汉武帝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真正“拨乱反正”的人物才终于出现。当时正担任太史令的司马迁和太中大夫公孙卿、壶遂三个人一起上书给汉武帝,说现在的历法乱七八糟,尤其咱汉朝得到天下之后还没有改过“正朔”,所以得重新整顿和编制一下。

汉武帝同意之后,这部名为《太初历》的历法编了出来,只不过司马迁等人编历的时候夹带了“私货”,他们上奏汉武帝,重提贾谊和公孙臣的建议,要求改水德为土德。武帝是个有文化的君主,也觉得当初张苍那套鬼话实在编不圆,就此准奏。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即独尊儒术的董仲舒提出了一个“三统说”,我也不具体解释了,反正按他的说法就是汉朝应该是正黑统,尚黑色。然后他这里面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正朔”(即正统,象征着一个王朝统治、代表中国的合法性与唯一性),一个是“五德相生”。汉武帝已经承认了“五德终始说”的土德了,但为了给董仲舒面子,把“三统说”里的正朔概念和五德说中的服色给结合起来。总之大汉在“水德”了一百年之后,终于改为土德,尚黄色。

再起波澜的“火德”说

到了西汉末年的时候,儒家已经独霸天下了,刘向(就是编写《战国策》《列女传》的大儒,刘邦的幼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根据儒家大功臣董仲舒的“三统说”编制了新的历法《三统历》,并且获得官方认可及施行。但他还觉得不够,因为董仲舒的“三统说”里,提到了五德相生,与现行的“五德终始说”中的五德相克是矛盾的,董仲舒在汉代那帮儒生眼里估计比孔子也没差多少了,他说的话有时候比圣旨还好使。

于是刘向和儿子刘歆苦心钻研,终于将董仲舒的理论和“五德终始说”融合在了一起,即王朝更迭并不是血腥的一个克一个,而是十分温柔的一个生一个,之前的王朝德性也全都弄错了。他俩根据《易经》中的一句“帝出于震”,而震卦的位置是正东方向,黄帝不在东方,在东方的是伏羲,属于木德,继而从伏羲开始,推导出了一系列世系及德性,并排除了类似于秦朝这种闰统,总结而成了一本《世经》。

在这本书里,伏羲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位,他上承没有建国的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是木德;炎帝承接伏羲,木生火,于是炎帝就是火德(他还顺便敲定了炎帝就是神农氏);接下来火生土,黄帝就是土德;少昊以金德承土。按照这种规律往下一路推演过去,颛顼帝以水德承金,帝喾木德承水,唐尧火德、虞舜土德、夏禹金德、成汤水德,到了周武王的时候,水生木,于是周朝就是木德。秦朝忽略不计,那么汉朝直接继承的是周的木德,木生火,汉朝理所应当该是火德。

汉朝是火德,所以刘邦是“赤帝子”,严丝合缝,理论和“事实”绝对一一对应,毫厘不爽,“新五德学说”,就此诞生。但是由于大汉土德已久,深入人心,再加上改德这件事属于全国上下的大事,要耗费很多人力物力,因此,虽然刘向、刘歆父子极力鼓吹,而且也能自圆其说,但并没有多少人响应,皇帝也没搭理这茬。

但有一个人十分推崇“新五德学说”,他就是后来篡汉的王莽。我们大家知道,王莽也是当世大儒,而且他的思想是极端的崇古,刚好刘歆的学说直接都排到神化时代的伏羲了,古的不能再古了,十分符合王莽的心意,二者一拍即合。后面王莽篡汉之后,就封刘歆为国师,“新五德学说”正式成为新朝的官方理论。汉朝也就变成了火德,而王莽的新朝自然就是火生土的土德了。

由于王莽在篡位过程中搞了很多形式主义的东西,各种祥瑞,符谶满天飞,导致了本来只是小众理论的“新五德学说”全天下都知道了,于是汉朝是火德这个事,老百姓都认可了。后面刘秀光复大汉,本来还想穿土黄色的衣服,恢复土德,结果因为“大汉火德”深入人心,他也不好跟舆论对着干,就改为穿红衣服,甚至由于首都“洛阳”的“洛”字里有水,和火德犯冲,都给改成了“雒阳”。自此东汉正式确立了汉朝为“火德”,尚红色。

以上就是汉朝服饰崇尚黑色、黄色、红色不同说法的前因后果,为了详细说明,因此略有些长,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我不编造故事,我只是历史的搬运工。关注我的ID:大黄扯点历史,不断更新原创文章,期待与你交流。

另附几篇关于汉朝的文章:

刘邦:从街头混混到大汉皇帝,他的成功并非偶然

君临天下却又睚眦必报——历史上报复女人的两位皇帝

犹豫与决断——矛盾一生的韩信

张良的侠、仕、隐

桃花记汉服大袖交领仙鹤绣花齐腰襦裙日常渐变夏季汉服套 ¥1198 购买

发布于 2025-01-12 15:10
分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