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术士之一顶一的高手
清人看相
铁嘴术士《夷坚志-夏巨源》作者:洪迈(南宋)
宋代卦馆
夏巨源精于卜筮,住在临安府的中瓦市(当时的闹市区),他一卦收费五百钱。宋光宗绍熙三年(西历1192年)的冬天,我侄子洪禹之自赣州通判任满,来到临安调官,当时随行的还有他儿子洪价。
等他们一行来到临安,在整理行李时发现有一重要文件不见了。当时便派仆人回老家(饶州)去找,但他自己并不放心,因为不能确定是否落在家里,还是丢在路上了,于是来到夏巨源店里请他占算占算。
当时夏巨源在纸上写了“事在千里外。”完了又写了一个“食”字和一个“尧”字,这两个字合起来便是个“饶”字,夏问:“你看对不对?”(那意思是饶州,他的老家)
我侄子点头认可,他又说:“这文书还在,是被一个名字里有很多口的人收拾起来了,并且还有‘鸳鸯’看守,君不必担忧!”当时我侄子也没听懂。
等后来派回去的仆人拿着文书回来后,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原来当时在家收拾行李时,误拿了出来,后来便忘了放回去了。之后被小妾福安看见,她把文书收在 洪价 房中的箱子里。当时屋里有十个相同的箱子,为了区别,于是在每个箱子上贴了字条,其中放文件的箱子上写着“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就明白当时夏巨源所说的“鸳鸯看守”原来是这个意思。所谓多口人,就是小妾福安的福字,一共有五个口。夏先生真是神人也,这事就是我侄子禹之跟我说的。
关于相地看风水的一点忌讳《夷坚志-杨九巡》
术士之中有行山相地的,他们有个忌讳,凡是帮人选墓地不会指出正穴,认为会对自身不利,所以一般都会避开正穴。比如我在前志所书“刘少保家”就是这种情况。
说江西鄱阳人杨九巡,他就是学习此技的术士,但日子过得相当贫困,经常没有衣服出门。说梁企道侍郎去世后,他家想找块好墓地但一直没有找到。杨九巡听说后便去见了外地客商张承事,他说:“我有一个好经纪,只恨我的衣裳破碎,没法去拜谒达官贵人。除非君子帮忙,要不然这事干不成!”
张承事说:“这个很容易办,我家当铺里有的是,你自己去挑几件。”随即他便挑了几件衣服后,一路打听去了梁氏家。等他到了梁家后先是拿出地图给他们看,梁家长子梁宏夫看后很满意,便与他一起来到实地考察。等到了那里后,杨便指着一穴说:“就是这里了。”梁宏夫环顾四周,说:“这里地势有点低,恐怕将来会有水患。”又提议向上移三丈许。
杨愀然变色说:“鸦鸦!”(原注:俗间叹声。)因为他知道如果这样会对自己不利,说明向上移三丈才是正穴。等梁家葬毕,他得到赏钱二百千(约合四至六万人民币)。次日,他便得了中风病,过了几个月才小小恢复一些,他便拄着拐去张承事家表示感谢,他说:“全赖君子之赐,使我一家能得温饱,很惭愧无以为报。我在土湖上还有一块好地,可以做花园用,您可千万别弄丢了。”
张承事原本是河北邢州人,北方的风俗是忌讳活着的时候选墓地的,所以杨九巡委婉地说做花园用,实际就是他日作葬地。张说:“我年纪大了,没有心思买地建花园。”当时张没听明白所以才这么说,后来等他明白过来也就按杨所说买了那块地。张去世后,他儿子张玘(音起)把他父亲葬在了那块地,十年后,张玘从平民登第。此事就是张玘说的。
打死犟嘴地《夷坚志-铁扫帚》
心诚则灵
说在临安有个术士,姓名我忘记了,这个人平常穿着道服,常标榜自己算命术很高明,自称为“铁扫帚”。他每天在执政府墙下摆摊,请他卜筮的多是平民或是跑卒小吏(基层公务员),虽然他所言也很应验,但士大夫们并不中意他。
说在宋孝宗 淳熙甲辰年(淳熙十一年,西历1184年)腊月,有人来找他问命,他说:“从卦象上看,君星数甚恶,最忌明年初春,恐有刑戮之祸。如果能一个正月不出门,也不跟外人说话,这个灾就可以免。”
这人听后很害怕,于是躲在家里不敢出门。一直到了月底最后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了,便去找“铁扫帚”算帐,见了面便指责说:“你说我正月会有大灾,如今听你的已经三十天没出门了,我什么事都没干,更别说有分毫越法之事,哪里会有什么祸事?”
术士说:“时长太长了,你说的这事儿我都忘了,你先容我再推演一番。”等术士布局完成,又说:“今日尚是正月,并没有结束,你肯定会打死人的!”
这人听罢很生气,于是二人便起了口角,最后这人大怒,说:“我今天就打死你,免得你算不得不准。”于是奋身一脚踢到了术士胁上,谁知当时就死了。后来这人被抓到官府,最后判决免死刺配。
赢了六百万,却输了状元郎《夷坚志-丁湜科名》
丁晋公(丁谓,北宋初年宰相)本是吴人(苏州地区),后来他的孙子举家搬到建安(福建建瓯)居住,资产甚丰成为当地首富。其子弟当中有个叫丁湜(音十)的,少年俊爽,负有才气,只是特别嗜好赌博。他虽然嗜赌却常常赢钱,这钱来得容易,随手就花天酒地一干二净。
他父亲经常因为赌博的事骂他,但他并不放在心上,依旧我行我素。终于有一天他父亲大怒下了狠心,命仆人把他绑了关进一间空房里,也不给吃喝,就打算饿死他。后来眼看就快饿死了,家里有个婆婆看他可怜,偷偷地打破墙壁把他放走了。当他父亲得知儿子跑了,反而很高兴,也不问去哪了,只是说这家伙肯定会死在外面填了臭水沟。
再说丁湜逃出后,兜里一个钱也没有,他先是跟族人借了一些钱当作旅费,一路来到京师(东京汴梁),后来又补试太学,获得了预荐名资格(举人)。他又在宋神宗熙宁九年(西历1076年)时,通过了省试获得了南省奏名,之后等待殿试。
那时京师大相国寺附近有一相士,技术高超非常有名,他的卦馆门庭若市,来往大多是举子们来问考试得失。丁湜当时也去了,见面后那相士说:“君子气色极佳,我阅人无数都不如君子面相之好,今年必能拔得头魁。”说完又随手在纸上写了大字粘在墙壁:“今岁状元是丁湜。”
丁湜听后很自负,本来嗜好赌博因为学习的原因好久没碰了,这下好了无所顾忌放任性情。再说与他同榜的两蜀之士,他们来京考试带的钱也多,再加上也都好赌博,于是丁湜连劝带勾引,又请他们去酒楼,还让仆人携带赌具立在一旁。
等酒喝痛快了,这些蜀地读书人又看见一旁的赌具,顿时心里也痒痒的。他们随即来到小阁楼里赌博,一开始输赢不过万钱,后来越玩越甚,越赌越大,丁湜的赌技是有绝活的,当天赢了六百万钱,他拿着这些钱回到旅店。
又过了两天,他再次来到那个相士的卦馆,这次相士见到他后大惊,说:“君子今天的气色,跟前几天可差太多了,状元的事连想都不要想了!你怎么搞的?这不是要砸我招牌吗?”
丁湜请他说说原因为什么这么说,相士说:“凡相人,先要观天庭,如果颜色黄明泽润则为吉相,如今你的颜色即枯燥又发黑,原因不是设心不善干了缺德事,就是干了什么牟利的事,有负神明!”
丁湜听罢寒毛直竖,具以实相告,又问:“我把钱都还回去,你看这样行不行?”
相士说:“你既然已经发心,冥冥自会知之。如果你真能悔过,今年尚可上甲科,居在五人之下!”
丁湜从卦馆出来急去找输钱的蜀士,把赢的钱都还了。等后来参加殿试,当年的状元是徐锋,而丁湜是第六名。这事是丁湜的侄孙江西徳兴县尉丁先民说的。
发布于 2024-12-28 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