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婚姻的夫妻,最后都怎么样了?2个真实故事告诉你结局

“结婚多年,你们还有规律的性生活吗?”

在日剧《1122号夫妇》的开头,女主一子和三个女人聚在一起,聊着这个话题。

一子说:和老公之间一直风平浪静,内心也没有什么波澜。

她还在心里回忆了一下:上次做爱是什么时候?两年?都不记得了。

因为她跟丈夫在几年前,为了让婚姻维系下去,做了一项大胆的决定——开放式婚姻。

他们夫妻二人约定了“婚外恋爱许可证”,默许对方“外面有人”。

有人说这是影视剧为了夺人眼球刻意编造的情节,但剧中探讨的夫妻感情淡漠、无性的问题,却是很多夫妻现实生活中面临的真实困境。

于是,有人接受了无性婚姻,有人则选择分开。

也有人为了维系婚姻,选择在性方面互不干涉,但依然维持法律婚姻关系的“开放式婚姻”。

但性“开放”后,婚姻真的能继续维持吗?

“七年之痒,我决定和老公开放式婚姻”

曾看到一位网友的评论:“很多中年女性都能坦然自若地谈老公出轨的事,这让人感到婚姻的可怕。”

可是,婚外关系为何会变成默许甚至约定?这背后定有着难言的心路历程。

首先,很多婚姻早已没有正常的情感功能和性功能。

Lucy是一个37岁的女性,今年是她迈入婚姻的第7年。

她说:“我心里有排山倒海的难过。有时候开着车,开到一半,突然就想停下来趴在方向盘上嚎啕大哭。”

Lucy的老公是个成功的创业者,随着公司越做越大,她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

但她说:“我就像金丝雀一样。”

她老公极少回家,也从不过问她的事,后来发现他在外有了第三方。

Lucy经常一个人吃饭,然后在朋友圈晒高档场所的美食图片,配以寂寞抒情的文字。

为了不那么孤独,她也开始学古琴插花,经常参加聚会活动。

但心里的抑郁和积怨越来越深。

渐渐的,她也发展了婚外关系。

然而让她难过的是,老公哪怕是发现了她的恋情,都懒得过问。

后来窗户纸捅破后,他反而主动提议:“我们都可以各自找情人,然后继续一起过日子。”

于是,夫妻双方的婚外恋爱“名正言顺”地开始了。

婚姻功能性的丧失,这是有些夫妻进入开放式关系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有些开放式关系,则源于夫妻相处带来的痛苦。

小玉今年42岁,结婚18年了,儿子已进入青春期。

虽然已是中年夫妻,她还是忍不住三天两头闹一闹。

“老公脾气暴躁怎么办?经济上控制我怎么办?不顾我感受怎么办?”

这是小玉经常会在一些情感平台栏目咨询的话题。

她时常有这样的感受:

需要承接很多负面情绪:老公脾气不好,有时工作不顺,回家还会甩脸。经常感受到贬低。就像她想搞个副业,却被泼冷水“瞎折腾”。经常感觉被忽略。很多时候,老公明明可以陪她,却偏要出门喝酒会朋友、自己玩,把谁都看得比自己重要。

后来,裂缝渐渐增大,两个人都有了出轨迹象,但彼此心照不宣,不去戳破和干涉。

一开始,小玉对婚姻的不满明显减少了,而且获得了很多快乐和前进的动力,因为情人的欣赏而积极学习、减肥、变美。

但日后这种畸形的关系会走向何方?小玉说自己在“饮鸩止渴”。

一边沉沦,一边被内心的道德感制裁。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何有些人会做出默许另一半出轨,甚至共同走向“开放式关系”呢?

有人曾针对这个群体做过一个话题调查:你有多久没和你老公说过话了?

一天,一周,一个月?

结果出乎意料:太多人长期与伴侣处在零沟通状态,承受着身边有人的强烈孤寂。

但是,也在面临着太多无奈:

孩子们还小,希望给孩子完整的家庭。能力不够,即便走出婚姻,也没有信心过上更好的生活。离婚伤筋动骨,牵涉各种麻烦,换个人也不会好到哪去,凑合一下吧。

所以,看起来好像“开放式关系”的确会给一部分人出现问题,但无法离婚的婚姻提供一个“喘息”的空间。

但是,这样的关系是否真的能够长久呢?

那些“开放式关系”的婚姻,

最后怎么样了?

“开放式关系”发展到最后,结果往往面目全非,与想要维系婚姻关系的初衷背道而驰。

有人在面临激情过后的灰烬:

Lucy与情人的关系开始“失控”了。

随着感情升温,两人开始认真商量对策,想要各自离婚后重新组建家庭。

然而,在离婚面前,情人最终没扛过权衡利弊后的犹豫和反悔。

大脑清醒后,他最终和妻子重归于好,回归家庭后,还写下保证书,保证“永不出轨”。

被抛弃的Lucy身心受伤,心灰意冷,黯然结束了这段婚外关系。

有人感受到更强烈的内心失衡:

最初,小玉并不理会老公“外面的女人”,但有一天,她发现她电话后四位与自己是一样的。

“她凭什么和我相提并论?”被这样的嫉妒感驱使,她怒火中烧,开始调查老公。

随之发现,原来情人的房子也是老公买的,装修的比自己家还漂亮。这激起了更猛烈的战争。

不仅如此,她在自己的情人身上也日益感受到失落:对方忙于工作,很少和她联系。

她经常暗自窥探他:他明明有那么多时间给短视频点赞,就是不愿意花时间和自己多说几句话。自己不过是他空虚无聊时的调品味罢了,根本没把自己放在心里。

她感到更强烈的无意义感,发出这样的感叹:“人始终是孤独的”。

不仅如此,在很多默许婚外情存在的家庭里,女性在经历着很多伤痛。

观察周围的几个家庭,“开放式婚姻”最后迎来这样的结局:

亲戚A忍了大半辈子,婚内单身带大了女儿,最后因长期积郁而得了乳腺癌;

朋友B需要间歇性发泄情绪,经常感觉奔溃、把矛头指向孩子,亲子关系一团糟;

朋友C最终决定挽回老公的心,冒着高龄产妇的风险又生了一个孩子,但老公并没有回归家庭。

是的,一切都没有变好。

“开放式关系”的背后,

藏着这些需求

为什么“开放式关系”往往无法真的填补婚姻缺憾,反而可能带来更多问题?

最重要的原因,是“心不由已”。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人活着是为了寻找和他人的连接,人是需要深入到内核的关系的。

所以,Lucy的不理智成了必然:

随着和情人情感联系不断深入,她的心理卷入程度也在加深,依恋和融合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强烈。

她渴望他能分担自己的人生,在任何需要的时候为自己遮风挡雨。

同时,对安全感的需求也被激活,开始产生分离焦虑:害怕随时会失去他。

亲密关系本身就是排他性的:不能时刻回应、需要“共享”的亲密关系,会激起很原始的存在焦虑,退行到婴儿对母亲的需要:

如果你将注意力分给别人,我该怎么活下去?

所以,婚外恋——哪怕是双方事先默许的甚至约定好的,往往都会导致欲求不满,最终失衡。

此外,内在不够稳定的人,内心的缺失只会在婚外情中被加倍放大。

小玉是早年缺少情感回应、自体存在感虚弱的人:

伴侣对待自己的方式会影响自我评价,所以她需要大量的回应和认可;有很多婴儿化的需要,需要他人的密切关注。

越是有缺失的人,越想要与另一个人融合、让自己变得完整,向外寻求能让自己稳定下来的人。

而婚外关系,往往是不负责任、不稳定、不安全的。

这非但无法填补内心缺角,反而更清晰照见本身的残缺,激起更深的匮乏感。

不仅如此,内心无法面对分离的人,也很难真正接纳疏离和不被爱。

很多忍耐婚姻糟糕现状的人,也往往是内在不够分化的人:

没有稳固的安全基地,潜意识认为自己是无法自我保全、独自成活的。

他们的内心渴望依赖对方。也正因为如此,伴侣的婚外关系成了肉中刺:一边被允许存在,一边持续在刺伤自己。

当婚姻遇到困境,

最终的出路到底在哪?

那么,婚姻困境的最终出路在哪里呢?

本文开篇提到的日剧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开放式婚姻关系只能短暂满足缺失的欲望。

只有将让目光回到人格成熟和自我成长,才是最终的出路。

首先最重要的,是觉察和修复自己的“心灵缺角”。

正如一些已婚男性无法停止在婚外找性,通过社交软件寻找一夜情。

找性的背后是渴望寻找缺失的亲密感。

但是,如果在早年就没有过与人亲密无间、深度融合的体验,是无法识得走向“亲密”的路径的;

所以只能用如此侵入、表浅的方式寻找亲密,并在事后陷入更大的空虚。

其实,很多关系问题背后的原因都是这样的“亲密无能”。

对于小玉来说,她要找的爱人是好妈妈的替身,她并不懂如何以成年人的方式和人建立亲密感。

对于Lucy的老公来说,他的回避本质上是:回避冲突,回避表达,因此夫妻间的“亲密感”也渐行渐远。

所以,有能力建立深入的关系,是人格成熟的重要表现。

觉察自己的课题,并努力成长自我,才是一段婚姻的最终出路。

其次,去建立和自己的亲密,做自己最亲密的恋人。

我们不再是孩子,不需要再等着父母或者伴侣来让自己体验“亲密感”。

我们自己才是自己最亲密的伴侣。

此刻当下,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是什么,不带批判地观察自己的内在,接纳一些的发生,相信一切都是刚刚好。

不管是婚姻的考验,还是人生的困境,都可以在一天结束时给自己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自己:

亲爱的你辛苦了,你很用心,做了很多事,不管结果怎么样,我都爱你,谢谢你。

同时,要放下对婚姻的执着,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内在成长上。

中女时代,女性完全有能力打造自己充盈美满的人生,勇敢破局,重新拿回自己的力量。

重点是,你不再向外期待爱,不管是老公的还是情人的,而是把爱的注意收回自己内在。

你内在的爱的力量远远比你想象的要更强大,更可靠。

只有当你可以靠自己去穿越黑暗,走到更高的地方,才能获得选择的自由。

任何时候,只有独立而圆满的自己,才可能遇到美好的关系。

张德芬老师曾在《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中说:

唯有自己成长了,强大了,才经得起人生考验的风浪。

任何避风港都不是百分之百靠谱的,最靠谱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内在力量——那份与当下和平共处的勇气和智慧。

祝愿你我,都能活出女性最深的力量。

*本文南小希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李绚彦

编辑丨李小豆

副主编 | 花花

总 编 | 康蕾

发布于 2024-12-25 09:31
分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