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才是真正的红楼死结,没人知道她是谁,贾家史太君究竟是谁?

几乎每个人在看红楼梦时都对王熙凤雷厉风行的泼辣性子印象深刻,觉得她是荣国府的人精,在说话办事上谁也敌不过她。

而那个高座堂上时常欢笑的贾母,却被很多人认为只是个亲切和善的老太太,殊不知她才是整个贾府的掌舵人,就是十个王熙凤也比不上她,毕竟,当年声名远扬的史太君可不是浪得虚名。

作为贾府年岁辈分最高的人,贾母见证了贾家从兴盛到衰落的整个过程,看见后辈子孙不争气,贾母的内心很微妙,可她的一系列行为却间接导致了贾府的没落,她才是被人忽视的红楼死结。

这位史太君究竟是何许人也,她到底有什么能耐既能让贾府繁荣又能让贾府没落?

一、史太君的名号

在我们熟知的故事中,能被称为太君的女性寥寥无几,杨家将里的佘太君算是一个,再有就是史太君了。

史太君也就是贾母,是保龄侯史公的长女,嫁给荣国公儿子贾代善为妻,并生下了几个儿女,正是贾宝玉的祖母、林黛玉的外祖母。

通常情况下,古代女子嫁人后都要冠以夫姓,而史太君却能以自己娘家的姓氏称呼,足见其权势之高,当然也和荣国公的身份脱不开关系。

诰命夫人是古代官员正妻的称号,只有达到一定品阶的官员妻子才能享有如此封号,虽然并没有什么实权,但也足以让人敬畏了,是很多女子羡慕不来的。

而史太君也并不是只靠着夫家的权势才会受人尊敬,单单只是史家长女的身份,就足以让人望尘莫及了。

作为红楼梦四大家族排第二的史家,有着“阿旁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名声,可见史家家族的权势庞大,史太君和贾代善的政治联姻也算得上是门当户对,对彼此都有好处。

贾母作为荣国府和宁国府辈分最大的人,不管是谁见了都得称一句“老祖宗”。

众人都感叹王熙凤的管家才能,说她“脸酸心狠”、“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不过她”,可在贾母面前,饶是王熙凤的心眼子也斗不过贾母,凤辣子之所以能在贾家后院立威,其实都是仗着贾母和王夫人放权罢了。

史太君刚来到荣国府时必然也是她掌管内宅家事,而那时也正是荣国府权势最鼎盛的时候,可见史太君有多风光。

试想一下,光是皇妃元春省亲就让贾府破费了大半金银去接待,当年皇帝出行的架势又该有多么奢华,而那些在贾母的眼里都如同云烟般逝去,这位史太君在年轻时见过的阵仗是贾府里任何一个人都比不了的,由不得别人不尊敬。

年岁渐长的贾母看过了世事浮华,虽然贾府不比当年却也享受着儿孙满堂的晚年时光,她看似对贾宝玉等小辈极为溺爱但却有着自己的考量,表面上装糊涂心里却什么都明白。

二、贾母的手腕

在红楼梦中大多数情况下,贾母都是个和蔼可亲的老太太形象,虽然位高权重、辈分又大,但是一点都不倚老卖老,时常与晚辈们玩笑。

即便是见了无权无势的刘姥姥,贾母也没有端架子,而是欠身问号,还称她为“老亲家”,丝毫没有高门大户盛气凌人的感觉,让远道而来的刘姥姥顿感亲切。

可如果只是一个慈祥的老太太,那贾府众人也没必要那么怕她了。

贾母虽然表面上退居二线,将内宅事务都交给媳妇、孙媳妇去打理,可真正遇到大事时说了算的还是贾母。

并且下面的人别指望着可以蒙蔽这位老太太,她心里精明着呢,贾府里的勾当哪一件瞒得过她,莫说现在没落了,就是从前风光时又有谁能虎的了她,所以这些打自己算盘的人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想好怎么在老太太面前过关。

贾母治理内宅的手腕是非常强硬的,即便是被晚辈瞒着不知道,也能将事情猜个七七八八,并且立刻做出反应。

贾赦和邢夫人两口子商量着要纳丫鬟鸳鸯为妾的事情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这件事的始末是完全瞒着贾母的,因为鸳鸯是贾母跟前最得力的丫鬟,把鸳鸯娶走也就意味着开始架空老太太。

鸳鸯誓死不从并且当面表态以死明志,这让贾母恍然大悟,她才知道自己的儿子媳妇干了什么好事。

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像贾赦那样身份的男人要纳鸳鸯为妾,鸳鸯是没有任何反抗余地的,除非去死,否则谁会给她撑腰呢,即便是贾母也要思量这件事的颜面问题,毕竟干这好事的是自己的儿子。

那么贾母是怎么解决的呢,她直接将这件事上升了一个高度,不再是贾赦要娶一个丫鬟的事,而是贾赦和邢夫人夫妇不尊敬母亲,如此一来谁还有胆子提这件事,鸳鸯也得以继续留在贾母身边。

但其实贾母的话也不是空穴来风,鸳鸯作为老祖宗身边的大丫头,与其他丫鬟的地位自然是不同的,就是府里的主子见了也要给几分薄面,贾赦要娶鸳鸯不单是因为好色,还是打的一手好算盘。

另外还有一件事更能显示出贾母的雷厉风行,就是在她听说园子里总有仆人在值夜班时聚众赌钱,甚至还引起过争端,管家的几个小辈都知道但因为赌钱为首的几个都是丫鬟婆子里有头有脸的人,不能轻易发落。

而贾母却没有手软,她派人将带头的几个全都发落了,每人仗打几十大板赶出府去再不录用,剩下的从犯也都各自发了钱。

看见贾母的作派,几人纷纷求情,毕竟其中有个婆子是小姐的乳母,而贾母却解释了这其中的利害关系,让在场的小姐媳妇开了“眼界”,一句“你们别管,我自有道理”显示了贾母的威严。

三、为何她才是红楼死结

与表面看上去的慈祥和蔼不同,贾母是见过大风浪也是有雷霆手腕的,可如此精明的老太太为何成为了红楼的死结,她怎么能眼睁睁的看着贾府的衰败而不做出改变呢?

贾母是贾代善的妻子,是与他一起见证过贾府鼎盛时期的人,可她那一辈的人全都去了,只留下贾母一个人,她内心的微妙孤寂可想而知。

她有没有想过办法改变贾府的局面呢,当然是有的,早在元春刚长大时,贾母就将她送到了宫里当女官,为的就是让贾家在后宫也有倚仗,后来元春被封妃,贾母以为自己的做法是没错的。

但后面我们知道,她把元春送进宫里其实是害了元春的,皇帝封其为妃也只不过是为了暂时拉拢或者稳住贾家,跟元春并没有什么情分,一旦皇帝决定动手处理贾家元春就是第一个牺牲品。

大厦将倾是因为根坏了,哪里是一个后宫嫔妃能挽救的了的,反倒白白让元春在宫里过小心谨慎的苦日子,不能与其他姐妹一样玩乐。

其实对于贾府的情况,贾母应该是看的很清楚的,她知道如今府里的男人都不成器,只知道仗着祖上的基业寻欢作乐,却不想着再根深蒂固的大树也是建立在皇权允许的程度上,皇帝要想扳倒他们也是顷刻间的事。

这些事情贾母理应比别人敏感些,他们都是小辈,只知道祖宗厉害打下了这片家业,却不知道好好守护,而贾母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怎么能只顾着和晚辈享天伦之乐呢。

在古代社会,一个大家族的兴盛最重要的就是家里的男人须得争气,他们在朝堂上谋的官位越高,家族就越鼎盛,可贾母面对府里男人的胡作非为却不加制止,反倒装糊涂看不见,愈发的纵容了他们。

贾母年岁大了,将管家的权力交给了媳妇和孙媳妇,贾家前期也基本上都是由王熙凤在管,贾母又怎么会不知道王熙凤放高利贷或是中饱私囊呢,她只是装看不见罢了,只要能维持贾府表面的风光她就不会过多干涉。

元妃省亲,贾府为此操办花费了太多银钱,导致后期府里亏空,就连元春见到府里的省亲别墅都感叹泰国奢侈靡费,皇帝又怎么会不忌惮呢。

人人都知道贾家势大,可那也正是皇帝忌惮的,加上贾家站队有问题,皇帝早就盯上他们家,岂会容忍贾家如此炫耀。

小辈看不明白也就罢了,可贾母已经活了七八十年了在贾府待的日子比其他人的岁数都大,她又是皇帝亲封的史太君,哪里会不懂的朝堂争斗的厉害,只是她的晚年生活过得太愉快,许是忘了树大招风的道理。

四、总结

贾府许多人都没有见过当年史太君统管内宅时的光景,那也许是贾母这一生最为风光且骄傲的回忆。

可后来贾府不比当年,贾母也从台前退居二线,作为见证过鼎盛时期的人,贾母看着贾家一日比一日没落竟然不想着从根本上改变和挽救贾家,反倒让底下的小辈胡作非为,真是可惜了一身谋断,难怪说她是红楼死结。

发布于 2024-11-13 13:28
分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