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起名最忌讳的一个字,历史上仅3位名人敢用,下场如何?
前言
名字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短短的两三个字不仅仅是个人身份的标识,有时也承载着家族的美好期望、时代的烙印或是个人独特的追求,因此取名在大多数家庭就是个非常讲究的事情。
但是有这么一个字,一般人给孩子起名的时候都不会用,这个字就是“王”,甚至古往今来这么多历史人物,也只有三位名字里带有“王”字的杰出人物。
他们分别是西汉的冯野王、南朝的顾野王以及初唐的骆宾王,这三位人物各自以其非凡的才华、卓越的成就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在历史的长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是为什么“王”会成为起名时的忌讳呢?
一、西汉冯野王
冯野王出身于汉宣帝时期的一个清流世家,他的父亲是左将军光禄勋冯奉世,也是很有家世背景的,因此自幼便受到严格的家教和深厚的文化熏陶。
要说冯野王这个人简直就是君子的标准模板,不仅是个生得一表人才的美男子,更拥有聪慧过人的头脑和广博的学识。
他从小就博览群书研学儒家经典,对《春秋》《左传》等著作尤为精通,因此在儒家学说的那种陶冶身心的氛围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处事原则。
作为出身官宦世家的子弟,冯野王深知官场肮脏的潜规则,但是同时他也认为必须潜心积累真才实学才能立足官场,并且他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
因此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他不愿一直凭借祖荫混日子,而是主动请求到基层历练,在当阳县担任了一个小小的县令。
然而环境并没有影响冯野王展现出非凡的治政才能,他在当阳县将吏治管理地非常清明,同时也调查百姓疾苦并尽力为他们解决,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
随着当阳县的社会风气焕然一新,冯野王的政绩也变得非常漂亮,于是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凭借自己身能力被调回了中央朝廷。
但是冯野王的一生也挺委屈的,西汉外戚干政的现象实在是太严重了,由于冯野王是汉元帝后妃冯昭仪的哥哥,皇帝为了避免外戚干政并没有重用他,但是冯野王依然以他的才华和品德赢得了后世的尊敬和赞誉。
二、南朝顾野王
随后在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一个名字里有“王”字的人,并且他和冯野王还有点渊源,这个人就是南朝的顾野王。
顾野王其实本来叫顾体伦,但是他从小就知道了冯野王的事迹,因为很崇拜冯野王的操守和成就,希望自己能像他一样,于是就给自己改名为“顾野王”。
顾野王也是出身于当时的世家大族顾氏,家中长辈基本都是当官的,因此自然很重视对他的教育。
而顾野王也没有辜负长辈们的期待,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和才华,九岁就能写文章。
不仅如此,顾野王还是个杂学家,可以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连占卜玄学都能说得头头是道,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于是长大之后顾野王自然凭借长辈的举荐进入了朝廷任职,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学识赢得了同僚的尊敬和皇帝的赏识。
顾野王在文学领域的成就非常深厚,他的诗词风格在当时独树一帜,表象和意象都是一绝,在绘画和书法上也相当有造诣,被后人誉为“书画双绝”。
在政治上,顾野王也非常向偶像冯野王看齐,他关心民生疾苦,也倡导廉洁奉公,不管是在文化还是在政治上都有着值得历史铭记的贡献。
三、初唐骆宾王
最后一位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位历史人物了,几岁小孩都知道他的大名,他就是写下了“鹅,鹅,鹅”的唐朝诗人骆宾王。
骆宾王的家世就没有那么好了,他生于一个没落官宦之家,但是也从小被家人重视教育,展现出了过人的文学天赋和才华。
说骆宾王是个“神童”绝对不夸张,因为他七岁的时候就能作诗,而且还不是瞎写,诗的内涵和辞藻即使大人看了都赞不绝口。
看过更多书之后,骆宾王逐渐开始精于写文章,他读书时对古人故事与典章制度了如指掌,又擅长将情感融入文字之中,写出来的文章简直可以说震人心魄。
然而骆宾王的一生却满是艰辛,他在仕途上屡遭挫折,武则天执政时期,他因为反对女主摄政而直言进谏,因此获罪被贬谪边疆。
后来他认识了徐敬业,徐敬业相当不服武则天准备造反,但是造反也要有理由,于是作为幕僚的骆宾王就洋洋洒洒写了一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虽然徐敬业最终兵败被杀,但是骆宾王这篇檄文却引起了武则天的注意,武则天对这篇文章的才华赞不绝口,十分喜爱骆宾王的才学,但他毕竟是反贼,不能饶恕,因此骆宾王还是迎来了自己悲惨的结局。
虽然骆宾王的一生就没顺过,但是他的作品却名垂千古,尤其是《咏鹅》一诗,语言清新自然,把鹅描绘得相当传神,深受人们喜爱。
四、起名不用“王”的原因
那么人们起名为什么不喜欢用“王”这个字呢?原因可能有两方面。
首先,“王”在古代是君主的象征,先秦时期的诸侯王就是一国之君,后来的王也都是地位非常尊贵的,不是皇室成员就是有功之臣,这个字代表了在一个政权之中非常高的权力和地位。
因此,“王”字就被赋予了浓厚的权威和霸气,不是存寻常人能轻易僭越的,要是普通人使用此字取名,很有可能就会被视为对皇权的挑战迎来杀身之祸。
不仅如此,封建帝王为了突出至高无上还会要求臣子和百姓“避尊者讳”,“王”作为君主的代称,自然是需要避讳的,因此也就逐渐没人起名用这个字了。
其次,古人比较迷信,认为一个人的命是分轻重的,“王”这个字因为被赋予了很多含义就非常重,人们认为一个人要是命轻的话就会压不住这个字,甚至会因为名字太重了而折寿。
不过这就是比较玄学的说法了,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从一种比较世俗的说法来圈人们“避讳”吧。
结语
所以,尽管历史上也有冯野王、顾野王、骆宾王这些少数人用“王”字取名没被追究,但是他们都是有家世背景的,就算骆宾王家道中落那也是士族。
所以这些案例并不具有普遍性,对于一般人来说,人们仍然会注意避免使用“王”这个可能引起争议的字来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