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常做梦,看中医破解梦境与健康的关系!



《黄帝内经》里记载了对各种梦境和身体健康的联系,不妨来测试下,看您属于哪种?

中医认为,心肝肺分别对应人体的神魂魄,并从这个角度认识睡眠与梦境。按五行配属,心主神明,神不入舍则不得眠;肝主魂,肺主魄,魂魄飞扬就会做梦。

梦是有情绪的,比如我们常说的噩梦、美梦等,梦的情绪对应脏气的变化。总的来说,梦见唱歌,脾气太盛;梦见开心大笑,心气太盛;梦见恐怖的东西,肾气虚;梦见悲伤哭泣,肺气虚;梦见发怒,肝气太盛。

一、梦对应的身体状况,可针对性调理

1. 经常梦见白天的琐事

说明睡眠浅,意识还在活动中。中医里“脾主意”,意味着这类人脾胃功能不好、心神不宁,可以用百合枣仁茶来调理。


百合枣仁茶包含有酸枣仁、百合、桂圆、茯苓、枸杞子、小麦等食材,像桂圆、茯苓都有健脾的作用,而其他的食材多可养心安神。

这类人还容易有失眠的困扰,睡前喝一杯对失眠有奇效,另外,晚饭切不可吃太饱,最好选择易消化的食物。

2. 经常梦见奇怪的事

这类梦在中医里被称作“神游物外,魂不附体”,又由于“肝藏血,血摄魂”,所以这类人需要补肝血。平时可多用白芍、酸枣仁、夜交藤、柏子仁等食物来泡茶喝,有养肝血、收摄魂魄、安神助眠的作用。

3. 经常做噩梦

噩梦的类型很多,比如被动物撕咬,被人追杀,掉下悬崖之类的,这都是肾不好的表现。


因为中医里肾对应“恐”,所以调理时要从温补肝肾着手,可选用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等药材,泡茶或者入菜皆可,肾补好了,精气充足,自然就会少做甚至不做噩梦了。

二、梦和中医之间的那些事

什么?中医对梦也有研究?这您就不知道了吧!

中医学对梦的解析在医学史上的地位可是不可小觑的,仅《内经》中就有《素问•脉要精微论》、《素问•方盛衰论》、《灵枢•淫邪发梦》三个章节以阴阳五行论为依据对梦有专门论述。 

1. 中医说梦的本质

中医学认为,睡眠与觉醒的交替发生是人体阴阳消长平衡的一个过程。《灵枢•素问》云:“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就是说在人体,卫气随着昼夜的阴阳消长变化而潜藏出入,形成寐寤的交替过程。

对梦的产生,《灵枢•淫邪发梦》曰:“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

神、魂、魄、意、志是人的五种高级精神意识活动,分属于五脏,其中,心神是人体生命和精神活动的主司,魂、魄、意、志等精神意识活动,无不在心神的控制之下。


睡眠时心神虽处于一定程度的静谧状态,但并非绝对的阴平阳秘,梦发生于阳尽阴盛之时,尽管具有动的特点,但属于静中之动,阴中之阳,并不是一种独立于阴阳之外的状态。


由此可见,中医梦的本质是心神处于不同状态下的“魂魄飞扬”,是睡眠时神志活动的特殊表现,正所谓“梦为心动”。

2. 中医说梦的来源

《内经》中对梦的来源未有系统概括,中医学对此阐述的总旨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如张景岳在《类经•梦寐》中说:

周礼六梦:

一曰正梦,谓无所感而自梦也;

二曰噩梦,有所惊愕而梦也;

三曰思梦,因于思忆而梦也;

四曰寤梦,因觉时所为而梦也;

五曰喜梦,因有所好而梦也;

六曰惧梦,因于恐畏而梦也。 

3. 中医说梦的发生

《内经》中的梦学说,用阴阳五行论的观点,从脏象学说来分析梦的病因病机,具体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01. 阴阳总纲统睡眠

阴平阳秘可无梦,阳偏阴偏则见梦。阴阳不可见,可以从梦中水火的征兆来辨别。“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

02. 五行属性析病机

《内经》巧妙地运用五行学说,以运万类,以制万变。如“肝气盛则梦怒”,“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客于肝则梦山林树木”,均是从五行理论来释梦的。

03. 生理需要乃本性

梦境必然能体现动物包括人的一些基本生存需要。“甚饥则梦取,甚饱则梦予”,正是明显的生理需要。

04. 局部反应示病位

“客于项则梦斩首;客于胫则梦行走不能前,及居深地窖宛中;客于股肱则梦礼节拜起;客于胞殖,则梦溲便”,这说明当梦境与某些部位有关时,正是邪气客于此。


这种梦中的相似思维与当代梦态思维相似规律观点是相一致的,把相似的梦境与疾病的关系,视为辨证的客观论据也是有充分的科学道理的。

05. 空间位置辨方向

“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是空间位置上的病机指示意义。这与《千金翼方》中所说“浮虚为疾者则梦扬;沉实为疾者则梦溺”相一致,可见中医梦学说对空间概念及其指示意义的重视。

06. 其它

“客于阴器则梦接内”,这在说明病位的同时,欲望也从梦中表现出来。凡此十二盛者,至而泻之立已,凡此十五不足者,至而补之立已。

发布于 2024-02-05 16:53
分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