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改命真的存在吗?

人的命运是注定的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在过去一篇文章已经有了论述。

根据墨家思想,认为人的命运不是注定的,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冠军只有一个,为什么不能是我”的思想似乎应该是大行其道的。

但是,凡是都有两面性,对于命运的探讨绝非就此终止,相反,命运的探讨是一个从未停止的命题。

说儒家的“命定”,认为人的命运是注定的。

其实,这种说法不能完全体现出儒家对于命运的态度。

诚然,儒家思想中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内容,但是,仅这些无法体现儒家思想的全貌。

作为被汉武帝篡改后的儒家思想,与先秦时代原版的孔子言论已经不尽相同,但即使如此,从儒家论著的字里行间,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孔孟对于人为努力的认可。

比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儒家思想看似消极,其实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积极入世。

倒是与儒家相对应的道家,一直强调“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万籁俱寂”,认为人的努力行为都是徒劳无益的,是与天道相违背的。

其实,儒家思想对于命运的态度并非一成不变的。

孔子认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可见,儒家对于人的命运的态度并非固定的机械的,而是灵活的,是因势利导的。

具体起来,就是儒家认为人必须努力学习,在年少时应该尽其所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是在年事已高之后,才会“知天命”罢了。

中国人对于命运的态度往往是委婉的,谦虚的。这与西方主流思想迥异,西方人认为“冠军只有一个,为何不能是我”,这种积极的性格与中国谦虚谨慎的性格孰优孰劣,似乎一目了然。

其实不尽然。

中国人与美国人谈命运,就如同一个耄耋老人与一个年轻小伙子谈人生一样,怎么可能会有共同语言呢?

中国历史几千年,这个民族目睹了无数王朝兴衰,经历了太多了盛衰浮沉,早已阅尽一切。

而美国作为一个只有二百多年的青年国家,又如何能体会中国的这份沧桑悠久呢?

即便是欧洲列国,他们的兴旺发达史也不过五百年之内,又怎么能完全体会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心路历程呢?

人的命运是注定的吗?

有一部分是注定的,比如你的性别,年龄,出身等内容,而绝大部分却又不是注定的,一个人的努力会在最大程度上决定我们的人生。

也就是说,人的先天命运无从选择,但是后天努力是必须要有的。

要强调的是,后天努力是越早越好,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才是儒家“命定”的真实解读。

中国人早就明白这个道理,所谓“尽人事,知天命”,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并不消极,中国人只是谦虚,中国人并不自卑,我们民族性格中更多的是坚韧不拔。

清末梁启超先生作《少年中国说》,痛斥“老大帝国”,呼唤“少年中国”的觉醒,其实就是对人为努力改变命运的最大诉求。

国运尚且可以通过全民的努力改变,一个人命运又怎么会无法改变呢?

我们无法“逆天”,但确实可以通过努力和拼搏去“改命。”

发布于 2024-09-19 16:22
分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