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医学中的“天人感应”思想!可谓是济世之良药,救命之偏方!


《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教把天地当作一大宇宙,而人身则是一小宇宙,所谓天中有地,地中有天,人中有天地。其中包含着天地人同源同构、互感互应、相互关联,共成一体的天人观。

道教的这一天人合一哲学观,在历代诸多经典中均有阐述和发挥,如《三元延寿参赞书》中说:“天地之间人为贵,然囿于形而莫知其所以贵也。头圆象天,足方象地,目象日月,毛发肉骨象山林土石。呼为风,呵为露,喜而景星庆云,怒而震霆迅雷,血液流润而江河淮海,至于四肢之四时,五脏之五行,六腑之六律,若是者,吾身天地同流也。”



道教天人合一观即天人感应思想,是道教医学模式建立的重要理论认识基础。如著名学者盖建民先生说:“道教医学模式是熔生理治疗、心理治疗、精神信仰治疗和社会治疗于一炉的综合性、多元化医学模式。这一医学模式从人之身心内外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联、协调的视角出发,强调理身、治心与医世的统一,道教医学模式的建立,有其深厚的宗教哲学基础。”

天人感应,就是说人和天地是互感互应、同源同构、共为一体的。从医世的层面来说,人想要不得病、少得病,就必须依天地、四时、节令的规律,做到顺应自然、效法天地,积功累德、广种福田,众善奉行、诸恶莫作。

这对于人心浮躁、精神错乱、思想极端、行为失常,乃至勾心斗角、争名夺利的病人来说,可谓是一剂济世之良药,救命之偏方。

发布于 2022-06-11 15:57
分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