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婚程序
订婚仪式古代婚礼-男婚女嫁,多凭媒妁之言。传统的六礼之俗: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亲迎之前夕、乾宅行礼子礼(醮子礼)。坤宅行礼女礼(醮女礼)。所以婚礼又称“成家之礼”,意即新妇入门为“成妇之礼”;归宁后则为新郎“成婿之礼”。为报本思源,婚礼在男女双方皆应“祭祖”以维中华文化道统。一、订婚意义(一)订婚又称“文订”,昔称“纳吉”及“纳征”。系男女双方表达求婚的意念并经双方家长 同意后的行为表示。(二)订婚是结婚礼俗过程之一,男女双方准备携手共组家庭以前的一种意思表示。在法律上,婚姻虽不以订婚为形式条件,但传统习俗仍非常重视;就现代社会而言,亦须藉此表示对 婚姻的敬慎仍属重要仪节。(三)订婚行为系由双方家长、男女订婚人、介绍人及亲友代表等,于约定日期,在女家或约定之地点,举行订婚之礼。男女订婚人相互交换信物,如有需要,得订立订婚证书一式两份。(四)订婚宜简约,如须分送喜糖以发给至亲为宜。二、礼俗(一)男女双方已同意并经报告家长后,约定时间在女家或约定地点举行。订婚之细节,在订婚前即由介绍人负责沟通连系。(二)男方应准备之物品:女订婚人之衣服、鞋子、袜子、项链、手镯、戒指、耳环等金饰,取偶数,亦可折合现金。1.聘金:双方约定。台湾北部地区及客家习俗分大聘、小聘两种,女方收小聘不收大聘;新竹地区有部份不收聘金;南部地区不分大小聘,大部份皆收聘金。但现在经济结构改变也有不收聘金的例子。小聘金在南部六堆地区称做“乳母钱”,其用意是要奉献给准岳母,报答其养育之恩。北部地区则称做“做衫钱”,其用意是要给新娘添置衣服之用。2.礼品:可分礼盒、礼饼、大饼(一盒数斤重为台湾南部地区所流行)冬瓜糖与戒指饼(台湾北部地区所流行),槟榔与冰糖(台湾南部地区所流行)以及其他各式糖果饼干总共与礼饼等合为十二样或六样均可,但各样应取偶数。礼盒、礼饼或大饼之数量,事先已透过介绍人与女方议妥,若男女双方住所相距遥远,亦可经方同意并折合现金,由女方代订。3.金、香、烛、炮四样各二份,将莲招芋、五谷子、生铁、炭等(象征子孙繁衍)包成一包。4.订婚宴席通常是由女方请客,而男方出席人数包括男订婚人在内取偶数出席,并赠送女方“谢宴礼”席仪一份。从前尚包括厨师礼(厨仪)、端菜服务礼(端仪)、端脸盆水礼(盥洗仪)迎送接待礼(携仪)、化妆礼(簪仪)及捧茶仪等所谓六礼,现在只有比较保存古风的地区才分得这么清楚。(客家习俗至今仍保有“六礼”)。5.赠送介绍人的喜饼及司机等的红包小费。(三)女方应准备之物品1.男订婚人的衣服、鞋子、皮带、皮包、戒指(信物)等物品取偶数,订婚日送与男方亦可折合现金。2.如果不收聘金,应将男方送来之聘金交由介绍人璧还男方。也有人言明:结婚时嫁妆或所须之用品,由男方备办的例子。3.经戴戒指仪式后,将男方所送来喜饼与“金香烛炮”等祭拜祖先,并收取所需部份,余取偶数(六盒或十二盒)退回。4.准备订婚宴席。5.赠送介绍人的喜饼及司机等的红包小费等。一、 仪式(在公共场所举行的订婚仪式)(一) 订婚典礼开始-奏乐(不用乐者略)(二) 来宾亲友就位(三) 主婚人、证明人、介绍人就位(四) 男女订婚人就位(五) 证明人宣读订婚证书(六) 订婚人、证明人、介绍人、主婚人用印(七) 订婚人交换信物(戴戒指-中指、戴项链等)(八) 订婚人相互行三鞠躬礼(九) 证明人、介绍人及亲友致祝词(宜简单庄重)(十) 主婚人致谢词(宜简要)(十一) 订婚人向证明人、介绍人、主婚人行一鞠躬礼(十二) 订婚人向来宾及亲属行一鞠躬礼(十三) 礼成-奏乐(不用乐者略) 订婚礼后,订婚人宜祭祖及拜见尊亲。 奉茶昔称“受茶”,又称“呷茶”,旧日指“女子受聘”之谓。因为聘妇多用茶。据天中记云:“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生。故聘妇必以茶为礼。”由此可知,奉茶用来表示:“女子一经受聘,不再受旁人家之聘”的意思。二、 在家庭举行的订婚仪式(一)男订婚人于约定时间与父母及亲友(人数取偶数),到达女方家,女方应礼貌迎接。(二)习惯上,女订婚人由介绍人或长辈引导下,出厅端茶,一一敬奉男方亲属,并予个别介绍。茶毕,男方亲属均将红包放在茶杯内,俗称“压茶瓯”、客家话则称“扛茶碛茶盘”。(三)戴戒指仪式:男女订婚人在双方家长面前(面向家长),双方亲友环绕厅堂四周坐着观礼。交换信物时,男女订婚人面对面在双方家长面前举行。男订婚人通常先为女订婚人戴耳环,将戒指戴在女订婚人的右手中指,也有女订婚人为男订婚人戴戒指,戴在左手中指。男女订婚人相互行三鞠躬礼。双方亲友祝福并合影留念。(四)女方以男方所赠金香烛炮及礼品祭祖,订婚人并拜见双方直系尊长,接着举行订婚宴。(五)奉茶订婚仪式流程图:男方赴女方家下聘→奉茶→双方交换信物(戴戒指)→祭祖→订婚宴
发布于 2024-02-02 08:20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