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四川遇奇之谜:有人挥手成剑,有人轻功了得,松树应手而倒!
永远不要说三个字“不可能”。——南怀瑾
说起南怀瑾,可真是让人纠结不已。他是我国的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等,他的头上有无数头衔,生前著作甚多,深受世人追捧,同时也有不少人对于他的观点持相反态度。
他的一生中有过很多奇遇,有一次去往四川的过程中就遇到了几位奇人,有一个人奇人轻功了得,能够飞檐走壁;
有一个人剑法超神,堪称当代剑仙,只是挥挥手,一棵松树就应手而倒。
南怀瑾的观点遭到人们的怀疑,他的奇遇也引起了不少非议,这些奇遇是真实的吗?
1918年,一生备受争议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在我国的浙江温州出生。南怀瑾跟很多大师不一样,他不是天才,13岁的时候上小学,考试成绩倒数第一,气得家长让他退学。后来父亲让他去学木匠,他不肯,在家里一待就是三年。
1935年,年仅17岁的南怀瑾结婚了,结婚对象是自己的姨表姐王翠凤。可能是婚姻让一个男孩长大成为男人,也可能是儿子的出生刺激到了他。
他离开了温州前往国术馆学武,后来在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毕业,毕业之后还获得了武术教官的资格。
抗战爆发之后,他投笔从戎,1939年的时候,他已经是大小凉山地区的地方自卫团总指挥了,后来又被调回学校担任政治教官。在这期间接触到了佛家文化,深受其影响。
1942年的时候,他辞去了中央军校教官的职位,隐居在灵岩寺中。在这之后,开启了另外一个人生,他结交了许多能人异士,其中就包括了青城派的高手王青风,为了钻研佛法,多次拜访佛教名家。他以修行的姿态四处拜师,学习百家之所长。
1955年的时候,开始出版书籍,不过反响不是很好,一直到1960年,得到了胡适的赏识之后才逐渐有了名气。
再后来,他作为一个著名学者四处演讲,也出了不少著作,这才有了后来的国学大师南怀瑾。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在辞去了中央军校教官的职位之后,南怀瑾喜欢上了云游四方,结交各种能人异士,在去往四川的时候,认识了一个著名的剑仙。
那是在鹄鸣山上,认识了一个叫做王青风的道士。这个道士在四川境内很有名气,因为剑法超绝被人们誉为剑仙。不过南怀瑾见这位剑仙之路是非常坎坷的,先前的几次拜访都被拒之门外,但南怀瑾并没有因此放弃,在南怀瑾的穷追猛打之下,王青风还是接见了他。
当地人传说,王青风是当代剑仙,可以操控飞剑在百步之外伤人。南怀瑾就“飞剑”一事跟王青风展开了讨论。
王青风表示,“飞剑”这种神功是不存在的,不过剑仙确实有。王青风说,其实剑法练到一定的境界就是气功,可以以气御剑,真的可以在百步之外伤人。他还说,剑法的最高境界就是无形之剑,他就已经练到了这种境界。
刚开始南怀瑾还不相信,于是王青风就带他来到山头,王青风只是一挥手,对面山峰上的一棵松树就倒下了。
南怀瑾大吃一惊,询问道,为什么没有看到光。王青风大笑道,“欲练至有光,另有一番道理。”
还是在四川之时,当时南怀瑾去拜访以“厚黑学”闻名的李宗吾。两个人在交谈的时候,李宗吾问起南怀瑾是哪里人,南怀瑾回答说是浙江人。
李宗吾就说,他认识附近的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是武当的内家弟子,轻功了得,达到了“踏雪无痕”的境界,因为年岁已高,想要寻以弟子传授一身武艺,因为老人祖籍是浙江,所以想找一个浙江人作为自己的弟子,李宗吾就推荐了南怀瑾。
在李宗吾的带领之下,南怀瑾见到了这位老人。经过一番交谈,老人连连称“有缘,有缘”。不过南怀瑾对于老人“踏雪无痕”的轻功甚是怀疑,老人猜出了他的心思,于是就当场表演了一番。
只见老人潇洒一笑,然后就快步走了出去,走出了一里地,然后又快步走回。这一天刚下过雨,地上满是泥泞,恰巧,这位老人还穿了一双白底的新鞋子。定睛一看,南怀瑾呆住,老人的鞋底上没有一丝泥泞,可见其轻功之了得。
老人跟南怀瑾说,这轻功一共有七十二诀,归纳成了七十二个字,一个字就是一个姿势,一个字就是一个口诀。学习这种轻功不需要宽阔的广场,在阁楼间就可以完成,只需要在这里住上三年就可以学成“踏雪无痕”的轻功。
老人的意思就是愿意收他为徒,不过南怀瑾思考一番,害怕自己志趣不专,辜负了老人的一番好意,于是就好言谢绝了。
据称,老人一生也没能觅得一个可传之人,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当然,这是后话
对于南怀瑾的奇遇,很多人都会持怀疑态度,毕竟,在如今的社会中是见不到这种奇人的,再加上,有不少人认为南怀瑾就是一个江湖骗子,对于他的奇遇也是不敢相信分毫,也因此产生了许多争议。
先来说说对于南怀瑾奇遇的一些看法。以我们的生活环境来看,这种人是“不可能”存在的。尤其是最近几年流行“传武打假”,很多老师傅都被打假了。
但是大家要注意,我说的是以我们的生活环境来看,并不排除我国真有一些奇人存在,而且也不难发现,这些人大都是隐居在深山中,南怀瑾也是多次登门拜访才见到了剑仙本人,所以笔者认为,南怀瑾的奇遇大概率是真的。
再说回南怀瑾本人,有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江湖骗子,这是为什么呢?这跟他的著作有关,他的很多著作都是学生在他讲课时候录下音,然后整理出来的,一个老人的口齿能清楚到哪里?而且经过学生之手的编改,自然就变了一个味。
南怀瑾是一个很有家国情怀的老人,88年的时候还为香港回归而操心;九十多岁的时候为了传播传统文化而四处奔波。
其实用南怀瑾的一个理论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他自己曾说,好书坏书他都看,高人骗子他都拜访学习,正反都知道才能验证自己的法。
与其道听途说,还不如拜读之下南怀瑾先生的著作,方能有一个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