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金秋美容季,用好三招,调和气血,养出好肤色!


一、好皮肤的底色是什么样的

好皮肤,自古以来都被男女老少所追捧!

众多医家把这种多气多血的皮肤状态总结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这是正常面色的基本表现,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底色,通常情况下人们向外展示的是头脸部,因此就成为了大家口中的面色。

面部色泽的变化在一些程度上反映出内部脏腑形态的细微改变,正如《四诊抉微》所说“夫气由脏发,色随气华”。

由于大家所处的环境、时间、气候变化,这种基本面色有主、客色之分,主色是人生来就有的基本肤色,属于个体素质,多数民族属于黄色人种,主色的特点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因外界因素如“季节、昼夜、阴晴气候”或者生活条件的差别,稍微有细微变化的正常肤色,即客色,就是日常所说的面部色泽,这种面色加上表面的皮肤状态就形成一个人外在的皮肤表现,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皮肤面色状态了。

二、从皮肤面色看脏腑状态

好的皮肤都是多气多血的表现,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有神气,饱满的,有胃气的表现。

1. 皮肤面色有神气,与肾和脏腑相关

好的皮肤面色是状态饱满,光明润泽,是有神气的表现,显示人体精充神旺、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正常。

正如《望诊遵经》所说“光明者,神气之著。润泽者,精血之充。皮肤面色有神气,与肾和脏腑相关,与面色主客色关系密切。

肾脏是藏先天之精,是人体生命之本源,为先天之本;而肾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脏腑形体官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体表器官,肾精的充足与否及储存状态当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在皮肤上,如肾精充足者面色有光泽,状态升提为主,而肾精亏虚者则面色失衡,呈现亏虚的暗黑之气,下垂明显,且容易受外界影响,出现各种如皱纹、干裂等皮肤现象。

2. 皮肤隐约微黄,与脾胃之气相关

含蓄,即面色红黄隐隐,见于皮肤之内,而不特别显露,是胃气充足、精气内含而不外泄的表现,正如《四诊抉微》所说“内含则气露,外露则气泄。”


因此皮肤面色好坏还与脾胃之气息息相关。

脾主运化,胃主腐熟,形成中焦运化的枢纽的脏腑,共同合力将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即谷精)和津液(即水精),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身各个脏腑器官。

脾胃之气血充足,则运化功能健全,可以为化生精、气、血等提供充足的养料,脏腑、经络、四肢及筋骨皮毛能得到充足的营养而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皮肤也是重大器官之一,皮肤的润泽、含蓄红润,反应了脾胃之气的充足,因此才有好皮肤是多气多血的说法,其实指的就是好皮肤多与脾胃功能好分不开。

脾胃不能充养肌肤则面色萎黄,面容瘦削,肌肉下松散、表皮缺津少液而干燥发痒或者遍布红血丝,诸如一些痒疹也容易被诱发。

三、秋季的性质对皮肤的影响

人与天地之气相通应,季节气候的变化不仅或影响面色表现,还影响正体皮肤状态,使得人整体的面色呈现出不同的变化。

秋季客色稍白或黄,然而进入秋季之后,秋季南北干燥、气候变化、饮食食物如进食大量南瓜橘子之类的食物,好多人皮肤颜色呈现稍微发黄、皮肤发干,发痒,甚至破裂,出疹子等等表现,这其实是人体和秋气相通应的一些反应,在适当调整身体表现或脏腑养护之后,能够减轻很多这些皮肤上的困扰。 

再者,秋季本身也是以燥为主,燥邪是中医外感六淫邪气中的一种,与秋气相通应,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里说:“燥胜则干”。

容易出现各种干燥、滞涩的症状,比如说眼干、鼻干、口唇干。

有人嘴唇干的厉害,甚至一动就裂开,讲话都不敢大张嘴;鼻子干,呼出来的全是热气,还干疼;眼睛也发干,总眼睛干涩,发酸,眼屎好像也多了起来,我们裸露在外的皮肤,涂抹很多润肤露是很干,加上客色会偏黄的影响,甚至有人形容自己的脸是秋天像干裂的黄土地一样。

更加要命的是比如皮肤不仅干,没有湿润感,还有皮肤发痒的症状,鳞甲交错,更有甚者皮肤还会出现脱屑,脸上脱屑,大腿脱皮,一脱裤子,洋洋洒洒。

而且,皮肤没有了津液的滋润,那毛发也好不到哪去。这会导致人的头皮、头发缺乏滋润,最终会出现头发脱落、分叉、焦干、枯黄。

这些都是秋季的燥邪对我们面部面色及皮肤的一些影响。

在秋天,“诸形于外必求于内”,很多仍然是与脏腑息息相关,肾脏自不必多说,是决定主要面色的基础,后天很难再改变,主要还是脾胃部的影响之大。

很多皮肤面色的问题在秋季加重,基本可以追根溯源到这个脏腑,前面已经说到脾胃对皮肤的应先主要是营养与润泽,是多气多血的关键。

但是经过夏天的炎热刺激之后,现代人多数脾胃都有受损,例如夏季的贪凉阴冷(寒邪伤脾)、当代的辛辣刺激饮食都不约而同造成脾胃的负担。

脾胃在初秋时期相对孱弱,需要一个过渡阶段,使得自身功能修复,在这一阶段中,本应该正常应对燥邪的皮肤面色皮毛,就容易出现各种干、涩、痒、疹等的各种问题。

四、金秋美容季,教你三招提升颜值

1. 灸好这个穴,多气多血

秋季过渡期,既要外防燥邪,也要内调脾胃脏腑,是皮肤呈现多气多血表现,首当选择脾胃腧穴艾灸,秋冬季节整体以收养为主,温度稍下降,艾灸能养治结合,通过腧穴搭配,调理脏腑,激活气血。

灸肚脐,也叫神阙穴,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胎儿在母体时就靠脐带供给营养,就好像瓜蒂一样,是吸取营养的唯一途径,我们也可理解为它是联系人体先天和后天之要穴。

在人体当中,神阙穴也是心肾交通的门户,心藏神,肾藏志,都是不可小觑的五脏神。

《黄帝内经》中记载“脐疗使元气坚固,百病不生。”脐疗,就是灸神阙。

灸神阙的作用主要有:温补脾肾,回阳救逆;调理脾胃,理肠止泻;温经通络,祛风除湿;调和气血,调补冲任。肚脐又是腹部的核心,对于发生在腹部以及其他与腹部、中焦相关的病,有很好的调理效果。

现代人的脾胃虚弱,大都是因寒或过食而伤的脾阳虚,神阙为任脉上的要穴,通过督脉与一身阳气相通,有“一穴系全身”之说,所以可以通过对神阙进行炙疗而达到调理脾阳虚之目的。

不过在此穴为上灸一般使用悬灸,可以使用隔姜灸,可以加强把夏季累积在中焦的寒气散出。

神阙穴下藏的是先天的元阳,轻症很容易见效,但这个穴位也并不是常用的保健穴位,建议仅在这种过度季节短暂运用,以激发阳气蒸腾之用,但不宜久灸,每次可灸至皮肤微微发热即可,一般8-10分钟为止,1-2周灸一次。

2. 激发多气多血养生法,泡脚

我们说好皮肤面色是多气多血,气血只要活络起来,就可以运行周身,营养四肢。刺激气行血行是秋冬养好皮肤的一个方向,普通家庭可以选择睡前泡脚的方式来刺激气血运行,达到颐养皮肤的方法。

文豪苏东坡就曾感慨:“热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

现代医学将脚视为人体的第二心脏,因为脚上有大量与脑和中枢神经紧密连接的神经末梢,当脚泡在适当的热水中时,毛细血管会受到相应刺激,加速下身血液循环,以致平衡全身血液的回流。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泡脚水温以40-45℃为宜,最好不要超过50℃,泡脚时间15-30分钟为宜,泡脚时间以微微出汗即可,切勿大汗。

在不明白自身体质的情况下,最好只用清水或淡盐水泡脚,若打算用中药泡脚,建议在中医的指导下开具泡脚处方,更事半功倍。

3. 外防外护,湿敷保养,滋养肌肤

头面当先,是外部展示的第一门户,在秋季这个过渡期,在主要还是解决外燥对我们皮肤的影响。

对于发干发痒者,每天坚持使用无刺激、保湿的润肤露或润肤油,改善症状。

对秋季出现痒疹或者湿疹等皮肤疾病者,及时就医,遵医嘱用药,先解决皮肤关键的困扰。

面色除了直观感受到人体肤质的好坏,更是能反馈脏腑气血功能的变化,日常不妨学习一些望诊的小技巧,提前发现身体小问题,及时干预,调和气血,养出好脸色。

发布于 2023-10-05 17:13
分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