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余思辨实录,眩晕如何辨虚实?


1

关于“眩晕”,《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是从风从肝立论。

后世最具代表性的三家:金代刘完素的《河间六书》有“风火皆阳,阳多兼化,阳主乎动,两阳相搏,则为之旋转”的论述;

元代朱震亨《丹溪心法》的“无痰不作眩”说;

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的“无虚不能作眩”论。

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曰:“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

其实风、痰、虚,无非是想概括一个眩晕的最终病因病机,我更赞成张景岳的从虚立论。

张景岳在《质疑录》中有这么一段挺精彩的,原文摘录如下:

眩者,头晕也,眼有黑花,如立舟车之上,而旋转者是也。刘河间专主于火,谓肝木自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风动而火上炎也。故丹溪尝言无火不生痰,痰随火上,故曰无痰不作眩。夫眩,病也。痰,非病也。痰非人身素有之物。


痰者,身之津液也。气滞、血凝,则津液化而为痰,是痰因病而生者也。若云无痰不作眩,似以痰为眩病之本矣。岂知眩晕之来也,有气虚而眩,有血虚而眩,有肾虚而眩。气虚者,阳气衰乏,则清阳不上升。经云:上气不足,头为之苦倾是也。血虚者,吐衄、崩漏、产后血脱,则虚火上炎,眼生黑花。


经云:肝虚则目无所见是也。肾虚者,房欲过度,则肾气不归元而逆奔于上。经云:蒙招尤目瞑,上实下虚,过在足少阴、巨阳。又云:髓海不足,目为之眩是也。风火之眩晕属外感,三虚之眩晕本内伤。其云痰而作眩者,必内外合邪而后痰聚而为害,非竟主乎痰而可以为眩也。若一纯攻痰,而不大补气血,壮水滋阴,以救其本,病未有不毙者也。

显然眩晕之由不止一途,根据张景岳的观点,首先得分清外感和内伤,而后内伤基础上,在辨虚实,其中“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

我临床上主要是先辨虚实,因为外感病眩晕而就诊的多不是以此为主症,所以也就无虚细辨了。

而内伤,我认为虚实的辨别很重要,虽然临床上我们经常会辨成虚实夹杂,即便如此虚证占主要问题,还是实证占主要问题,也是需要细辨的。

2

一个眩晕反复发作两年的患者,怎么能快速锁定到苓桂术甘汤和当归芍药散上呢?

一个眩晕反复发作两年的患者,是一位六十多岁女性,中等体型,面色暗黄无光泽,就诊时主诉眩晕不适,时有耳鸣,体位变化时明显,当地医院查X片检查考虑颈椎病,予以按摩理疗及中西医治疗未见明显疗效。近期眩晕不适明显,无头痛不适,晨起时有恶心,无呕吐,时有阵发心慌汗出,口干不喜饮,纳尚可,大便干稀不调,小便可,眠差,多梦,无明显寒热喜好。舌淡暗,苔略水滑,脉沉。


对于这么一个患者,我们怎么来辨别虚实呢?

首先我们得明确虚包括气血阴阳,实的话多认为邪实,邪实包括痰饮、痰湿、瘀血、食积、气滞、六淫邪气等,但是从内伤来看六淫不在其列,因此我们只需辨别出其他几种邪实。

很显然这个病人有血气不足,邪实是以水饮为主,因此我选用了当归芍药散合苓桂术甘汤来治疗,药进七剂眩晕阴霾尽散,再进七剂巩固而后告愈。

其实对于这个病人如果光辨证到血气不足,兼有水饮停聚,选方用药上还是有一大堆选择,怎么能快速锁定到苓桂术甘汤和当归芍药散上呢!

这就需要胡希恕老中医所推崇的方证辨证,但是辨方证的另一个前提是辨药证,有了相应的药证,我们就可以很快锁定方证。

该患者眩晕水饮所作,眩晕可理解为气上冲,桂枝是一个很好的治气上冲的药物,所以很快就可以锁定到桂枝系治疗水饮的方证上来,再根据患者小便畅利,除外五苓散证,因为有心悸、大便干稀不调的问题,很容易想到用茯苓、白术,所以苓桂术甘汤再好不过了。

而且患者有血虚,很容易想到四物汤,但是四物汤中地黄为寒性药,于水饮当以温化不利,所以很容易考虑到当归芍药散,经过层层筛选,所以方剂就被摘出来了。

这时候还不算完,你得进一步考虑患者目前是以虚为主,还是以实为主,用量上是需要加减变化的。

这个病人目前水饮停聚为主,因此我将茯苓、白术的用量加大了,而当归、白芍、川芎的量相对少一些。

3

还有另一位眩晕的患者,患者虽然已经七十有余,但依然头发乌黑浓密,一问居然是天然的,不是后天人造的,禀赋实属难得啊。患者形体中等,皮肤偏白,面色潮红,痛苦面容,不欲睁眼,睁眼则天旋地转,咳嗽少痰不易咳出,有时打喷嚏,鼻流清涕,自诉每年到春初即发病,曾当过敏治疗,并查变应原等检查,效果一直不佳。


口干不欲饮,口中黏,口苦,食欲缺乏,眠尚可,二便尚可。舌暗红,无苔,舌上可见一层薄薄润润的黏液,脉弦细。查腹可见右侧胁肋部有轻压痛,胃脘部按之不适。

这样一个患者在你面前,我们首先容易入手的是患者舌象,暗红无苔,可见滑的黏液,显然是阴虚体质,结合患者乌发浓密,真所谓“阴精所奉之人”。

我还是从虚实辨别入手,单从体质来说,患者面色潮红,舌红无苔,口干等,此人显然阴虚为主。

进一步辨别邪实,无非是痰湿、水饮、瘀血、食积等,患者很显然没有食积,很容易考虑到有痰湿或者水饮,进一步鉴别,患者苔滑,鼻流清涕,口中黏,加上腹诊的胁下压痛,还是考虑水饮。

因为患者本身阴虚,火就偏旺,如果是痰的话,显然痰火会胶着不解,自然见不着什么清稀的鼻涕了,舌上也不会是这般似苔非苔,似水非水的东西,而是浊腻的苔。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瘀血呢,患者有没有呢?

单从舌象暗来看,加上患者年高久病,瘀血或多或少还是有的。但不是主要矛盾,很显然患者没有瘀血不通的痛症,也没有瘀血阻滞其人如狂等精神症状,甚至没有瘀血所致的阳不入阴的失眠。

这样一来,我得出患者属于一个阴虚水饮内停的大致病机。

眩晕是因为阴虚火偏旺,虚火夹水饮上扰清窍,因此出现眩晕。

很显然猪苓汤可以一试,但是患者口苦、食欲缺乏,胸胁按之不适,很显然与肝有关,加之患者发病在春季,地气上浮,跟肝木也难撇开关系,怎么着也想用点柴胡疏肝之类的吧!

哦你还别忘了,患者阴虚着呢,所以不能用柴胡!

那怎么办,可以用一贯煎啊,川楝子是个苦寒的药物,首先从寒的这一方面来说至少对治目前之热,但是阴津阴液是通过脾胃生化而来,苦寒药如果量多了,势必会败坏脾胃,阴津阴液化生困难,总非治本之道吧!

因此我选用了一贯煎合猪苓汤来治疗,考虑患者目前眩晕严重,如果没有水饮的邪气上扰,患者一直也是阴虚的本体,眩晕不也没发作,所以水饮的邪实目前是主要矛盾,因此猪苓汤中蠲化水饮的药物适当加重了,而阴虚的本体用药适当的减少了一些。

发布于 2023-04-02 19:01

分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