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定的力量(深刻)


作者:山居孟孟

来源:读书369(ID:dushu369com)

从容镇定,宠辱不惊,生命自然就有了无限美好的可能。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国学文化主播朗读音频

《菜根谭》说:

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性情浮躁,“恶念”频生,很难有大的作为。

从容镇定,宠辱不惊,生命自然就有了无限美好的可能。

心有定力,守住生活的本真,便是人生的高境界。


01

气定神闲,事则易成。

《道德经》曰:“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意思是,人如果轻率就会失去根本,如果性情急躁就会丧失主导,致一事无成。
如果一个人心气不定,就很容易变得急功近利,总想投机取巧,最终会失去自我。
明末时期,闯王李自成,带领一帮农民起义军,横扫中原杀进京城,灭亡明朝。刚进北京城时,他曾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
但很快,他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失去了应有的进取之心,沉浸在皇帝美梦中。不仅不问政事,还任由部下四处杀伤抢掠,民心尽失。不过风光一月有余,李自成40多万大军,就迅速被吴三桂十几万清军打败,他自己也意外死于九宫山中。
若不是目光短浅,烦躁自满,缺乏周全部署,结局也许是另一番光景。被誉为“牛背山的皇帝”的朱元璋,恰恰懂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道理,虽其历经数年,但却建立了明朝,延绵数百年。
正所谓,欲速则不达。无论做事,还是做人,越是心浮气躁,想一步登天,就越难做出正确选择,越容易让陷入人生僵局,甚至是死局。
常言道,成功者,有一半靠努力,有一半靠运气。而那一半运气,更多的时候是需要看处事的能力。有能力者,仿佛天生就自带一种气定神闲的气质,做事稳如泰山,做人从容不迫。

古人有云:

气,乃神也;气定,则心定,心定则事圆。
气勿躁,躁则乱。人生最难得的是,无论生活如何待你,都能拥有一个平常心。
情绪稳定,镇定自若。不动于气,不急于求成,不气急败坏,才不会因为各种各样的诱惑而迷失自我。
端得气定神闲,方能行事易成。


02

体定自若,人则安宁。

《养身要言》中写道,“心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
人不仅要内心安定,精神安定,也需要身体安定。
身体安定,就是身心放松,不紧张,达到一种平和的状态。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跟学生郭得元说:“用半日静坐,半日读书,如此一二年,何患不进。”
他认为,人应该“静坐养气”,平时少说闲话,少见闲人。这样就能安定心性,精力得以充沛,智力大为增进,道理万千,也定会了然于胸。
这尘世上的人,大都在忙忙碌碌,身心难得片刻休息。看似充实,实则内心虚空。身重则心沉,难免胡思乱想,自我消耗能量,不能释怀。
这个时候不妨让身体先安定下来,身体舒展开来,内心也会逐渐平静下来,才能理出头绪,解决问题。
你越放松,内心的力量就越强大。
朱光潜在《谈休息》这篇文章中提到,当他在写作的时候,如果觉得累了,或者写不出时,就会立刻离开书桌前。走出门,去乡下散散步,把“身体”置身于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让心神安宁下来。再回去写作,自然下笔如有神。
当我们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时,就会忘记停下来,要让身体安定一下。但其实,人真的很需要适当的“体定自若”。
因为,人生是长跑,拼尽全力固然没错,但真正的高手需要懂得战略上要停顿。
如果一味追逐结果和目标,身体却得不到适度休息,心怎能安宁。唯有体定安宁,才能修好身心,继续出发。
正如同禅修入静、入定,进入到一种心流状态,身心合一,从而唤醒内在的力量。
善待已身,修身养性,回归风轻云淡,才能获得一份自在安然。


03

有事心定,无事心静。

曾国藩说:“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有事不慌,人生不凡。越是来事的时候,越要心定。
无事莫荒,人生有趣。越是无聊的时候,越要心静。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钱钟书去学校上课了,家里只有杨绛和钱家人。突然,两个不速之客闯了进来,其他人都吓到神情慌乱。但杨绛却不慌不忙,镇定自若与对方周旋,以倒茶为由,设法把钱钟书的手稿收好。
如此冷静沉稳,让家人安心下来,也成功化解一场危机。
杨绛先生历经苦难,才华横溢,但她一生淡泊名利,从不抛头露面,闲时总喜欢把自己“隐”在自己的世界里,用她的话来说,就是“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而她也确实做到了。
无论是有事,还是无事,她始终能保持一份从容和淡然,这是何等胸襟。
发布于 2023-03-30 10:03
分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