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1日,农历二月初二,民间称龙抬头,亦称春龙节,春耕节,万神都会、土地神诞日,是民间传统节日。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会举行敬龙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丰收。”龙抬头“,万物生发、昂首挺胸,扬眉吐气的意思,故自古以来,人们也把二月二这天,作为了一个辞旧迎新、转运的好日子。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挑菜节。中国古代天文学,在周天黄道确定二十八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古人将这二十八个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四宫,每宫七宿,并按照它们的形象将四宫附会为四种动物。在东方的七个宿分别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它们构成一组,称之为东方苍龙。恒星是相对不动的,当地球公转的位置使巨龙星座与太阳处在同一方向时,太阳的光芒就会淹没掉星光,人们就会看不到天上的那条巨龙;而过一段时间以后,地球的位置转移了,巨龙星座又会重新出现,周而复始,古人找到了这个规律,并以它来判断时令。当被称为“龙角”的东宫七宿的第一宿出现于地平线上的时候,正值春天来临,所以,古人将它的出现作为春天的标志。而此时,恰逢二月雨水节气前后,由此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民间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风雨的主宰,而“二月二”则是龙欲升天开始活动的日子,故曰“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是“出正月”标志,意味着整个年节至此宣告结束,人们重新回到正常生活的轨道,开始春耕大忙。
也提醒人们,随着春天雨水降临、惊雷阵阵,我们也要顺应自然规律,万物复苏,大展拳脚,把良好的想法付诸行动。在北方,广泛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河边挑水、放生、放祈福灯。到道观或在家里神堂前供灯、上香、诵经持咒,一天布施行善。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糖炒豆,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很多地方起床前,先在神堂前念“二月二龙抬头,感恩神龙赐福,感恩道佑众生”等。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等等。有的地方妇女不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用各种形式、仪式祈求神龙赐福,达成美好愿望。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其所在的“土地庙”想必大家都熟悉。街头巷尾、店铺门口、家户门口都有供奉,民众尊称为“福德正神”。保佑着一方土地之内的人物康泰,人口清洁,出入平安。土地公的生日这天,为给土地公“暖寿”,有些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户户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为土地公祝寿。民间有句俗语叫:“初一、十五伙头粥,初二、十六事头肉。” 这天拜土地正神可以保佑农业收成,也可以保佑生意人经商顺利,旅客旅途平安,甚至还保护坟墓,不受邪魔的侵扰。卯,十二地支的第四位,五行属木,属相为兔,卦象为震。
发布于 2023-03-01 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