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这样做,开运旺运保平安

在中国传统里,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而五月初五,也是道教的地腊日,‍祭“地腊”风俗,被认为是端午习俗的起源之一。

腊,是古代汉族的一种祭祀仪式,先秦以前便已存在,道教把全年分为五腊,称“五腊日”,“五月五日为地腊,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 

因此五月初五的地腊祭祀活动,融入成为端午节习俗并成为重要组成部分,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01

农历五月是“阴阳争”的一个特殊月份,五月天气渐热, 各种毒虫纷纷出动,在卫生条件不好时疠疫常常发生,出于对入夏以后自然生态与心理生理所产生的各种变化,古人认为瘟鬼和五毒等不祥因素都是集中在五月初五这一气候转换较为显著的时间出笼的。

 

02

而在端午节用五彩丝系臂就是一种解祟的方法,这种五彩丝又叫长命缕。

它的颜色有青、赤、黄、白、黑,是按照阴阳五行的观念确定的,古人认为青、黄、白、赤、黑就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而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相辅相成,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因此系戴上五彩丝就能够驱邪避役,道士作法时所布的五色旗也是依此原理。

03


早在北宋时,民间就流行端午画天师符,明清基本上沿袭了这一传统,每到端午节,“市肆间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或绘画天师钟馗之像,或绘画五毒符咒之形,悬而售之,人们争相购买,粘之中门,以避祟恶”。

可见,明清时期粘贴天师符咒已经成为端午节的通例,甚至直到现在,江南一带五月刚开始就在厅堂内张贴天师符、钟馗捉鬼图等,直到六月初一才取下。

04

    

在门上悬挂艾草、菖蒲,是端午节驱毒的另一种方法。

在端午这一天,人们要到野外去光着脚踩踏青草,预防病痛,还要采集艾草,悬挂在门上,这样既能借艾草的香气辟毒,因为艾草煎汤洗浴能治某些皮肤病,而将干艾草点燃后其烟雾可以驱蚊蚋。

除艾草之外,民间还有悬菖蒲的风俗,对于菖蒲的药用功能,道书中说菖蒲是“水草之精英”,并详细介绍了菖蒲的采摘、炮制、服食的方法。

05

从唐代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在端午节时都有喝雄黄酒的习俗。雄黄,具有杀百虫毒的功效,对于雄黄酒,《道藏》中说服用过之后能使“腹中三虫伏尸皆去,使人有威武”正是道教对雄黄酒的推崇,使得民间十分看重其作用,并逐渐形成了端午饮用雄黄酒的风俗。

端午节时小孩要佩戴香囊,传说也有避邪驱瘟的作用,关于端午赛舟的习俗,早期在民间认为是为了用龙船将“瘟病”赶快送走,也与驱瘟的目的分不开。

不论是系五色丝还是悬挂菖蒲、艾草,贴天师符,喝雄黄酒等,都是出于驱邪辟毒的动机,而我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看龙舟比赛的同时,不要忘了端午节最初的本意。

发布于 2022-05-26 11:59
分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