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丹道执相迷途,朝真才是最终归宿!

我国道家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自《悟真篇》问世以来,倡导“悟真”的丹道文化体系,以修持“本心、真心”为纲领,是为道门知真、修真、至真的炼金丹法门,逐渐走向了三教合一、知行合一的修行之路。

一、丹道文化中的问题


道家道教金丹文化由于“汉唐神仙皆隐晦”的社会原因,大多丹书沿用固有的道学语言,以隐喻的形式来表达炼金丹的道理。丹经隐语现象,既成为世人难以获得修真之理的一种困难,又提供给后世伪师、邪师、盲师和自诩传人们,能够赤裸裸地忽悠大众的腐败温床。

甚至有人能够打着《悟真篇》的旗号,却肆无忌惮地用《悟真篇》所批判的内容,自吹自擂其为正宗丹道,依然在今天尚能嚣嚣自得,瞒天过海。究其原因,都是道学隐语不能得到合理解释所造成的。

丹道失去了修炼人类本性得“全真”的修炼目标,不以修炼本真、本心为目的,而以各种攻磨法在社会上流传,这些严重地禁锢了上智者的心灵。这些也能从那些自诩正宗传人、正宗丹法现象,看出“戊不朝真”的一些情况。

我们理解“戊不朝真”的含义,重点应从“戊、真”二字去破解。“戊”若单单用来说明戊日,似乎显得过于牵强。“戊”为什么就不能用来说明是“戊土、戊己”呢?“真”为什么就不能用来说明修真者的“得一”的知真呢?而“朝”一定是指的朝向、朝觐、朝圣的朝真了。是指心性的修持,非指外在的景象。

我们知道,自王重阳祖师创立全真道始,道教修真修的是人类的本心、本性。虽然这是在追求“全真”的出阳神的脱胎神化,但道教也似乎无法回避“本心”修炼问题。归根结底,也还是一个“戊土朝真”和“戊不朝真”的修炼方法方向问题。

也就是说,没有“戊”,则修真者不能至真、朝真。一个虔诚的修真者,若长期处于“戊不朝真”的修炼情况,就是道门批判的“静坐孤修气转枯”的“有法无财枉用强”了。


什么叫做“有法无财枉用强”呢?就是一个修真者一直在用所谓的妙法修炼,却一直不能“识沉浮,明主客”(《悟真篇原序》),不能扫除妄念,做到诸虑顿息,不能做到“无心心即真心”(《至真诀》)的炼己炼到无己时,不能唤回“金公”,让“主人”回来,是未能叩开阴阳之窍的玄关,是为不能得“戊土”之动,也就“戊不朝真”的修行错误。

那么,这样的修真者,就成了丹书批评的一辈子“尽在鬼窟中作生涯”的盲修瞎练。

二、“法财两用”的修真原则

故丹书提出了“法财两用”的修真原则,要求修真者既要方式方法对路,还要注意求财的得一。否则就会堕入盲修瞎练的“枉用强”了。

也可以这样去理解,修真者在没有“得一”的情况下,在没有获得“太极布妙”的情况下,在没有“真种”的情况下,入手阶段的修炼,基本逃离不掉盲修瞎练的窠臼。

所以,《悟真篇》指出:“如其未明本心,则犹滞于幻形。”又说:“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就是针对修真者因方向不明确,不知道“妙自无心现太极”的获“真神”的道理,不能还丹,而落入鬼窟的错误而言的。

其实,历代祖师批判流传丹道,大多是执一己之阴的孤修法门。如张三丰祖师说:“未逢师时急求师,已遇师时急求药。”这个“药”就是指修真者获得的本心。祖师又说:“金花朵朵鲜,无钱难修炼。”这个“钱”就是指修真者获得的内财的药。祖师还说:“再休夸清净无为,也得还丹。”批评修真者,请不要给我吹嘘你在清修、在清净打坐,那些都是一己私欲的孤修,无论如何还是要拿“还丹”来说事。

这样的评判丹诗,在正统道家文化经书里面,实在是太多了。而这样的错误,几乎是近当代丹道常见的错误。故而《悟真篇》告诫我们,要“未遇真师莫强猜”,其原因大抵就在这里。


道家道教修真,把这个叫做“真种”、“真心”、“真神”、彼家的白虎,或者“七返还丹”。而道家把这个叫做“本来面目”,也用“开悟”这个术语,来形容它对修真的重要价值。

悟元子说:“法者,修持锻炼之作用;财者,诚心祈求之礼物。”法是指修真者获得真神的修炼方法,而财是修真者得正法的正心诚意,所获得的本心。

这就有了一个答案,一切修真的正确与否,在没有达到“机死神活”的得“真种”前,修真者在没有“开悟”之前,大多是停留于后天识神的打磨自己,故大多也是盲修瞎练的。这就是丹书一再要求修真者必须“得一”的根本原因。

三、“戊土朝真”对修真的意义

修真者要想获得本心、真心的方法是什么呢?《悟真篇》说:“二物会时情性合,五行全处龙虎蟠。本因戊己为媒聘,遂使夫妻镇合欢。”明确告诉我们,它靠的是是修真者的“戊己”之功。

我们再来看看“戊己”的含义,《易经》定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十天干配五行,戊己为中央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故戊己也泛指阴阳。具体来讲,五行之气的金木水火土,都有阴阳。拿戊己来讲,戊土主动,属阳;已土主静,属阴。寂然不动者,己土也;感而遂通者,戊土也。这是修真者“为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时心意运用的一种阴阳表达。而修真者是要渐渐退却后天的欲望之心,也就是“己土”之阴,复还“戊土”之阳,才能获得退阴后的本心。

故吕祖《黄鹤赋》说:“还丹七返,因有动而方有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修真者能否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清净,是靠修炼出自己本心的“动”,才能获得用真心制伏妄心的“静”,这个才是动之真静,其它的打坐入静,都是有分别心的静,不算修真的真静。

祖师们一再告诫我们,修真时一定要明白得药的道理。如果这个方向都弄不明白,就会一直滞留于后天炼养的幻形当中。故《悟真篇》告诫我们:“咽津纳气是人行,有药方能造化生。”

历代正统丹经讲修真,总在强调“药”与“财”的重要性。

“戊土朝真”的实质,是《金丹四百字》告诉我们的:“真土擒真铅,真铅制真汞;铅汞归真土,身心寂不动”的“得一”。如果一个修真者不能“得一”,就是火候不到,修持力不到,自然就成为“戊不朝真”了。

所以,《悟真篇》又说:“离坎若还无戊己,虽含四象不成丹。只缘彼此怀真土,遂使金丹有返还。”进一步强调了“戊己”之土,是丹道修炼的根本,是丹道“全凭戊己成功”理论源泉。

从这些方面去看,修真的道理其实很简单,而难就难在“戊己之功”的个人修行上,要实现“人心绝,则道心见”的返还本心,是一件极其艰苦的人生修行。故张三丰祖师说:“愿至戊毕字”,把“戊土”修炼到极致,才能得全真。

由此看来,“戊土朝真”对修真的意义,对修道而言是不可小觑的。

解人颐先生分析“戊不朝真”是近当代道教演化出来的一种术语,分析清以前好像没有这些说法。这一明鉴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近当代道家道教的故弄玄虚气息,实在是让我等后学,莫名地喘不过气来。

本想从全真道的文献中,去寻找“戊不朝真”的出处,但案头实在没有几本可资参考的全真道文献。在既想表露对“戊土朝真”的意思,也苦于没有资料可供查阅的情况下,也就只好效仿前人,如此大胆臆测一回:“戊不朝真”一句,或非闵道长自创,有出自全真道的可能。若是出自全真道的话,则其是用来警示修真者,要懂得“戊土朝真”的道理,不要滞留于“戊不朝真”的境地,是出于指导修真的原因,而造就的道学新名词。

还有,在道家道教传统文化来讲,纪时纪年多用十二地支,而非十天干。就道家五行配天干去看,我们将戊解释为戊日,实有“火候不在时,冬至不在子;及其沐浴法,卯酉亦虚比”一样的臆测成分在里面。

管见若此,期盼从事全真道研究的学者,能够从全真教论戊己之功方面,寻找到“戊土朝真”和“戊不朝真”的答案,以从修真的视角,提醒大众走出丹道执相的迷途,以朝真为归宿。

发布于 2023-01-11 21:22
分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