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养生,不是运动,不是睡觉,而是……
大文学家巴尔扎克曾说:“如果不忘记许多,人生无法再继续。”
人生,就是一场边走边忘的修行,唯有忘记,才能向前。
但忘记,并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一种难得的福气。
我们常为执念所缚,为情绪所扰,为物质所困,内心多了愁绪,少了欢喜。
唯有“忘”,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活法,也是世间最好的养生。
忘忧,以养身
《灵枢·本神》中有言:“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
意思是说,人若是忧愁过度,就会气机闭塞不通,影响身体健康。
你无法改变过去,铭记那些会让自己痛苦的人或事,只会徒增烦恼。
你也无法预知未来,总为没发生的事情担忧,只会在负面情绪里越陷越深。
总之,如果你每天都思前顾后,忧心忡忡,可能坏事还没来,身体就垮了。
相信大家都听过“杞人忧天”的故事。
在杞国,有个人整天喜欢思考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
有天他突然想到:“如果天塌了,自己可怎么办呢?”
自此,他每天都为这个问题犯愁忧心,茶饭不思,精神恍惚。
朋友知道后,就劝诫他说:“你何必自寻烦恼呢?天塌下来,还有个子高的顶着呢。”
可不管朋友如何安慰,他都常常为此担忧,长此以往,扰乱了心智,也伤害了身体。
常言道:“烦恼本无根,不捡自然无,困惑本无源,不究自轻松。”
所谓的烦恼忧愁,不过你自己的胡思乱想,自我设限的囚笼枷锁。
往后,别为过往的经历烦恼,也别为尚未到来的事情忧愁。
你唯有忘记烦忧,活在当下,过好眼前的每分每秒,人生才能清爽自在,身体才能无病无灾。
忘年,以养心
古语有云:“人不思老,则老将不至。”
青春不是靠年龄来赋予意义,而是一种心境:心若年轻,岁月不老。
而且我们对年龄的恐惧,往往你不在于身体的衰老,而是恐惧年龄增长后,却一无所得。
人生路漫漫,唯有忘记年龄,将日子过得充实有意义,内心才能丰盈而豁达。
给大家分享三个“老年人”的故事。
绘画大师齐白石90岁时,还坚持每天要挥笔作画,给自己的要求是一天至少五幅。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90岁时,仍然坚持在田间地头做科研,闲暇时,还会时常游泳健身、拉拉小提琴,取悦自己。
北大终身教授季羡林90岁时,还坚持日常教学工作,即使是在病床上,也勤奋不辍,不忘读书、治学和创作。
他们在90岁高龄尚能活得如此充实,还能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亮,更何况你我呢?
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写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时光流转不可变,别去感叹人生太短,岁月太长。
恰恰是因为生命有限,才更应忘记年龄,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
人只有忘记年龄,才能在变老的路上,变好。
人只有忘记年龄,才能在自己的节奏里,过好这一生。
忘情,以养性
常言道:“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忘情。”
情之一字,最是伤人,剪不断、理还乱是人生常态。
忘情,并非是无情,而是豁达淡然,不为情所困,不被情所伤。
人们常常憧憬相濡以沫的状态,却不知道忘情的放手与看开,才是善身养性的至高境界。
庄子的妻子死后,亲人皆悲伤难抑,而庄子却鼓盆而歌。
惠子前去吊唁时见状,怒斥庄子无情:
“你的妻子和你相伴多年,为你生儿育女,你不伤心痛哭也就罢了,为何还要唱歌,不觉得很过分吗?”
庄子却马上反驳说:“不是你说的这样,我也很痛苦,但生死都是天命,妻子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形态陪伴自己。”
生离死别,是人的宿命,看懂了这一点,人才能豁达安然。
《增广贤文》中说:“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
人和人之间,相遇是幸运,拥有是福气,如果你再去强求天长地久,就是贪念了。
在有幸同行的日子里,不辜负深情,不亏待真心,一路且行且珍惜。
而那些得不到的人,该放就放;已经走散的情,该忘就忘。
唯有如此,你才能活到极致,笑对人生悲欢离合,淡看世间潮起潮落。
▼
《寿世保元》中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忘忧,心无挂碍,身体才能安然无恙;
忘年,自强不息,内心才会丰盈豁达;
忘情,轻装前行,人生才可海阔天空。
愿你我都能挥慧剑、斩愁思,努力做一个善忘的人!
点个在看,此后余生,身体无恙,内心无忧,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
发布于 2022-05-25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