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后半场:勤以养财,书以养气,动以养身,静以养心!

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到了人生后半场,最要紧的不是取悦他人,而是富养自己。

富养,不是不愁吃穿,而是精神上的饱满充实。

一、勤以养财

古人说:“一勤天下无难事。”

勤劳肯干的人,哪怕眼下的生活拮据,也一定能走出困境。慵懒拖沓的人,即便家庭条件优越,也总有坐吃山空的一天。

春若不种,秋则无收;少若不勤,老则无依。 

或许你可以靠着透支身体、耍小聪明和运气取巧的活着,但到了某个年龄之后,真正给你支撑的,只会是自律,积极和勤奋。 

一个人的勤奋里,藏着的不仅仅是钱财,更是生活的底气、自己的退路和对未来人生的自主选择权。

清代书法家何绍基,在为女儿准备嫁妆时,从京城寄回了一个轻飘飘的箱子。大婚当日,他的女儿春梅和丈夫将箱子打开,看到箱子里空空如也,里面什么也没有。

只在箱子底部,写着一个大大的“勤”字,这对新婚夫妇看后,一番沉思,领悟到了父亲的深远用意。此后,一字嫁妆“勤”成了夫妻俩的持家之道、兴家之方。

人生路漫漫,人世间所有的幸福和富足,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身勤力行的结果。

就像《自祭文》中有言:“勤靡余劳,心有常闲。” 

辛勤忙碌,身体固然疲倦,但内心坦荡悠闲。

二、书以养气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平日里多读书,一时半会也许看不出什么变化,但恰如苏轼所言:“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日积月累,你的气质谈吐、胸襟格局,一定会有所不同。

读书养才气,去迂气;养雅气,去俗气;养朝气,去暮气;养静气,去躁气;养正气,去邪气;养锐气,去惰气。

欧阳修说:“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

一个人读的书里,藏着他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以及形成的思考和判断。只有站得越高,才能看得越远;学得越多,见识才越广。

腹有诗书的人,不会将自己囿于生活的鸡毛蒜皮,也不会困于一时的人生低谷。 因为书读多了,眼界自然打开,内心自然通透丰盈。

三、动以养身

《吕氏春秋》有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活水常流所以不发臭,门轴常转所以不被虫蛀。人亦如此,常运动,才有旺盛的活力和强健的体魄。

白岩松曾分享过他一次生病的经历:有一段时间,他经常头晕,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血压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医生叮嘱他要开始吃药了。 

白岩松考虑了一下,说:“您给我几个月的时间,我先自己调整调整。如若到时候不行,我再来找您开药。”白岩松说的调整,其实就是运动。

他每天晚上快走一个小时,后来逐渐发展成跑步,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他的身体指标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作家周岭说:“时常运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则更像是一汪清泉;而久坐不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

运动或是不运动,身体状态大不一样,过的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运动,是调理身体最好的方式。

四、静以养心

《菜根谭》有云:“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太心浮气躁的人,遇到难题就会内心惶恐不知所措。

只有静下心来,保持从容镇定,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没有人生来就懂得遇事要冷静,必须要经受得住世事的磨炼,根基才更稳固,才能在有事时心能定,无事时心亦静。

俗话说:“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将军率领三军去打仗,兵贵神速,分秒必争。如果此时路边出现一只小兔扰乱军心,即使再喜欢狩猎的将军,也会为了大局保持沉静,继续赶路。

人这一生,有一马平川的畅快,也有沟壑万千的曲折。

遇到失意之事能处之以忍,遇到快意之事能视之以淡,学会按心兵于不动,就能如静水般从容。

沉得住气,静得下心来,是向下扎根,后续发力,也是厚积薄发的沉淀。在看似逆境的日子里,养得深根,来日才能枝繁叶茂。

生活起起伏伏,那些稳住了心的人,才能走稳余生的路。人生不过匆匆百年,没有谁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却能选择完善自己的活法。

那些你流过的汗、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最终都会以更好的方式回到自己的身上。

发布于 2022-12-01 01:55
分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