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静不下心,不妨读读诸葛亮的《诫子书》

作者江徐
来源: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

做人极处,便是:静、俭、学。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国学文化主播朗读音频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这句佛系中带着正能量的话,出自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的家训《诫子书》。

全文只有八十六个字,却是诸葛亮对人生经验的总结。

寄予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

国学大师南怀瑾从小熟读此篇,并将此视为做人处世的训条。

他学贯中西,做学问几十年,一直提倡这篇古文,在课堂上讲了无数次,因为其中包含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哲理。

重读《诫子书》,领悟到一些新的东西。

一个人想要做成大事,想要获得成功,必须练就三种力量。



01

宁静的力量,让人始终听清内心的声音。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走至人生尽头,最后的叮咛,语重心长,“静”重复出现了三次。


在诸葛亮看来,做人也好,做学问也罢,不论做什么,首先得保持一份宁静淡然的心境。

修行一生,筹谋一世,他最大的感悟或许可浓缩成一个字:


光合四年,诸葛亮出生在山东琅琊一个名门望族,家里世代有人从政当官。

可他实在是个苦命娃,3岁时母亲病逝,8岁时父亲病逝,从此跟随叔叔生活。

17岁那年,相依多年的叔叔也去世了。

之后他搬到湖北一个叫隆中的小山村,过起归园田居、躬耕自足的生活。

天高地阔,繁华三千,在无人问津的安静一隅,在不为人知的岁月里,他一边种地养活自己和姐弟,一边坚持读书,学习圣贤之道。

这一蛰伏,就是十年。

这十年,他以卧龙之姿,博观厚积,日复一日,砥砺深耕,年复一年,为日后终将到来机会做准备。

建安十二年,也就是诸葛亮27岁那年。

为兴复汉室招兵买马的刘备来到隆中,三顾茅庐,听完三分天下之计,诚邀这位有志青年出山。

从此,诸葛亮将积蓄的能力全都用在匡扶大业上,缔造出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一个又一个神话。

怀才的人,终会遇见良机。

宁静的心,才能超越自己。

年轻的时候,曾国藩是一个毛头小子,脾气火爆,和别人一言不合就开撕。

他为此碰壁,也为此误事,奈何习性难改。

后来他听从一位大师的教导,专门在“静”字上做功课,下功夫,每天坚持静坐,借此反思自己,审视自己。

久而久之,曾国藩改掉了心浮气躁、夸夸其谈的毛病,最终成为一个每逢大事有静气的大人物。

所谓静,并非心如死灰,亦非老气横秋,真正的静应该是这样的:

平常,藏器待时;遇事,气定神闲;时时做着养精蓄锐的准备。

通过多年练习和内省,曾国藩悟出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其中有这样一条箴言:

内心清静,自有远大。

相比澎湃,安静藏着更大的能量和热情。

只有安静下来,才能于势力纷华中有所取舍,去芜存菁。

只有宁静致远,才能明心见性,始终听清内心真实的声音。

02

俭约的力量,将精力集中于想做的事业。
“俭以养德。”

除了静,俭

发布于 2022-11-27 22:48
分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