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风水大师廖禹十六葬法
总论
盖粘倚撞脉之四穴、斩截吊墬息之四穴、正求架折窝之四穴、挨并斜插突之四穴,四四一十六葬法,大纲也。星体穴情既有主见,入手工夫自有定法,一法可配四法,四法总归一法,天地人三穴该尽天地妙用,俗学以高下名之,误矣。
脉之四穴
盖穴葬义
盖耆盖也,有如合盘之形,盖之脉自坤而见于干,盖之法自干而施于坤,姤合之大道存焉,天地之精蕴存焉,须是精求慎毋苟且。盖小盖大则伤其元气,盖大盖小则泄其元气,盖上盖下则脱其来气,盖下盖上则失其止气,盖左盖右或犯其剥气,盖右盖左或受其冷气,纵得龙穴之妙,必遭横逆之祸。顶薄舍盖云者,舍之不用,非令上取下,舍高就低之谓也。此以作穴言,彼以审穴言,意义自别。
粘穴葬义
粘者沾也,如沾恩宠之义,粘之脉自来而止于止,粘之法自止而止于尽,施承之大道攸存,化工之生物将着,法理未精,夭渊悬隔。粘上粘下则脱其来气,粘下粘上则失其止气,粘左粘右则左死而右亦伤,粘右粘左则右伤而左亦亡,纵得砂水之美,终叨玷辱之危。下薄莫粘云者,弃之不用,非弃上杆下之谓也。粘之真,虽下临长江大河,无碍工巧,岂有下薄莫用粘之理乎。
倚穴葬义
倚者依也,如倚居之义。倚之脉自上而临于下,倚之穴自傍而依于正,傍栖之形既成,变化之义自着,切不可骑脉而扦,亦不可脱穴而葬。倚左倚右则失正而就于偏,倚右倚左则犯刚而投于燥。倚上倚下谓之脱脉,始见隆而终受孤单;倚下倚上谓之中杀,初见合而终必散离。固知有左右之穴,终是失倚依之正,纵得局面之奇,必见衰凌之患,本其挨法相似,挨法施于突之平,倚法用于脉之直,非上智其孰知之。
撞穴葬义
撞者抵也,如鬪斧之义。撞之脉自傍而就于正,撞之穴从正而就于傍,傍来之脉既专,专一之情可见,切不可过脉而扦,亦不可离脉而撞。撞上而失之下,则气从下散。撞下而失之上,则气因上浮。撞深而失之浅,则生气虚行。撞浅而失之深,则生气枉泄,纵得来脉之真,终失止脉之吉,亦与斜插相似,但斜插施于突之直,撞法施于脉之斜,一毫千里之远,江河几席之间,不可不察。
盖粘倚撞四大作用也,包罗万象统率万物。盖似天穴、粘似地穴、倚撞似人穴,统同也。似天非天、似地非地、似人非人,辨异也。大抵天地人,大纲也。盖粘倚撞,大领也。纲领既知,则万目斯举,往钦哉。
息之四穴
斩穴葬义
斩者断也,斩截其生气,生气见于息之横,高不可侵顶晕,薄也;低不可近足底,寒也。是以斩上恐失下,斩下恐失上,斩中心恐失左右,斩左右恐失中心,细观息象明白,次观穴情的当,然后以斩法施之,则上下左右自成体段。然息体也,体之微。斩用也,用之广。若不细察,遽尔投棺,则生气受伤,子母遭挫,纵得包藏之,固终非可久之道,且息象用斩,其息必小,小则难以投其大,斩施于息,其莹必大,大则难以容于小。
截穴葬义
截者剖也,剖辟其生气,生气露于息之直,高若侵顶谓之剖首,低若站麓谓之剖足,是亦截上恐遗于下,截下恐遗于上,偏左而截失之右手,偏右而截失之左肢,呵气而成谓之一息。一息既成,贴于穴体,穴体微茫,切勿轻举。斩之息多土意,截之息多木意。横土用斩,截尽生意;直木用截,接尽生氛,势不相侔,作用迥异,若不细玩,遽尔轻投,则体用两伤,生气破泄,大抵脉息之穴,不可双葬,正谓宁失之小,毋失之大。
吊穴葬义
吊者悬也,悬提其生气。生气奔于息之下,上不可过高,恐漏其气;下不可过低,恐脱其脉。生气半在息体之足,半在息体之衬,一阴既盛,一阳复生,气交感而成形,形既完而成穴,左右自无可混,上下最宜参究。吊与粘相似,粘乃吊之垂,吊乃粘之起。吊与墬相似,吊者墬之半,墬者吊之全,因材器用之道,量职官人之义,须当此处辨之。
墬穴葬义
墬者落也,墬落其滴露,生气既完,如果脱蒂,墬高则就其偏枯,墬下则入于偏驳,坠上坠下,来而不来,墬下墬上,止所非止,是以上不可顶脉而扦,下不可离脉而就。顶不离弦,来意专一;足不离褥,生意直墬。设若怠心一乘,则必失其本体。大抵与粘穴相似,粘乃坠之全,坠乃粘之半,息体丰肥,褥弦出转,穴星轩昂,出口吐脉,尽是吐落之情,并依墬落之法,脱上则退其刚硬之枯、开唇则舒其呼吸之气。高不如吊,低不如粘,若不细用心思,则首受杀伐、足履卑污,左右虽有缠绵,本主自难抵敌。
斩截吊坠四大作法,阐扬蕴奥,昭示精详。吊似天穴、墬似地穴,斩截似人穴,统同也。似天非天、似地非地、似人井人,辨异也。大抵天地人,大经也。斩截吊墬,大法也。经法既明,则得手应心尚慎哉。
窝之四穴
正穴葬义
正者整也,整肃其身体,收敛其心志也。窝象既小,生气初凝,过于大,未免伤其元神之真,入于深岂不坏其细嫩之体。伤其元神则气不足,坏其细嫩则体不完,亦有上下之误,岂无左右之偏,阴阳妙合,归于中正之天,刚柔相济,止于中正之地,见阴正于阳,见阳正于阴,见显正于微,见柔正于刚,显者发之过,刚者弱之强,三分损益,一理推行,斯义得之一。有云:正当作止。其义亦通。
求穴葬义
求者度也,度量其大之止,追求其止之真。窝象既大,生气弥漫,过于大则生气流而不专,过于小则生气游而不息,流而不专则度之末真,游而不息则求之未切,虽见窝象明白,下后百无一发,是能求之于穴不能求之于求,或能求之于求不能求之于穴,求上求下而上之不能度,求下求上而求之不能量,求得于左忽又求失于右,求全于右倏焉求失于左,亦有高低之分,岂无浅深之误。一真吐露,六义匀停。一见了然,五行自着,自然高不容下,低不必上矣。
架穴葬义
架者加也,加棺于木,故名曰架。窝象深下,下藏阴杀,上而畏风,故气聚于下;下而畏湿,故气薄于上。下上受敌,故气凝于中。失之于上,难免暴败之祸;失之于下,必遭阴消之患,必度其受气之源,以定其止聚之基。须先用木以渗其暴败之情,然后加棺以颛其滋溢之气。水性就下,下之阴杀见木,即消阴杀薄上。上之暴气,遇凰而散,其中之生气愈见蕃盛,脉续不穷。若执夫窝不葬心之说,是未明夫通变之权,但要如深浅之法,务必度土石之宜架左当虚其右,必左来脉而将右为界限也。架后当空其前,必后脉至而取前为界限也。架之高,高不可三分;架之低,低不可三分,察土石以定来脉,审变化以定高低,茔前水道不妨直出。
折穴葬义
折者裁也,以斤断木,故名曰折。窝象既浅,四顾茫然,杀乘风旺,气随风散。风旺则杀愈高,气散则杀益炽,故生气之避杀气,犹君子之避小人,默聚于一穴,至难折析也。立于上要砂水均应,立于下必龙虎匀朝,诚如坦坡之象,分明游布之势,须审其出彼入此之真机,预定其叅前倚后之定向。折中其上下,分扒其左右,而折之意详矣!是法深不过五、浅不失三,前后无容于遗,左右须详其误。正于架相似,而架则正之深;折于求相似,而折则求之阔,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少有懈怠,则施于甲者施于乙,用于丙者用于丁,定不见福。
正求架折四大作法,开示蕴奥,剖露天机。求似天穴、折似地穴、正架似人穴,统同也。似夭非天、似地非地、似人非人,辨异也。大抵天地人,大节也。正求架折,大目也。节目既审,则随施随应,勉之哉。
突之四穴
挨穴葬义
扶者傍也,傍就其生气,故名曰挨。突象既彰,阴脉微现,求其上来处,又急底于下止处,又缓乘其中,犹恐伤顶跨,其脊切虑难骑,渺茫无际,恍惚无栖。无栖则捉摸莫定,无际则居止无依,故步其微突之脉,折其曲直之宗而挨之。庶上不投其急而暴杀已和,下不受其寒而阴气旋复不乘,中而断其来不贴脊而绝其去。傍挨生生之气,爰直化化之原。挨与倚相似,而挨则倚之切;倚与挨各别,而倚则挨之宽。可挨处如种之方芽,龙之将蛰,当挨处形如转皮,气如仰掌,阴脉易见,阳脉难明,细观分穴之文,吉凶有如立见。
并穴葬义
并者合也,合并其生氨,故名曰并。突象两彰,阴脉垂现,如浮鸥傍母之形,若嘉栗吐华之势。投其左则情意不专,投其右则生气不固。生意不固,直亡阳之杀;情意不专,直阴驳之祸。或两脉显其短长,或二突露其大小,相依不散,理势通同,故乘其短而小者穴之,合其大而长者并之,则理气合一而不散,元辰完而不伤,此义似觉易明,吾言无事迭琐。
斜穴葬义
斜者切也,斜切其生气,故名之以斜。凡见突显之脉,直下棺体,切莫受首。挨其弦则脉落不到,就其顶则脉势专强。不到之处谓之退落,专强之中谓之刚雄。刚雄阳中之阳,偏阳不生也。退落阴中之阴,偏阴不成也。故斜而切之,斜则不直受其暴气,切则不疎远其真情,凶可去而吉可得,祸患远而福气滋,可斜处两金,担木一线,穿珠当斜处,阴见于阳,阳见于阴,阴阳迭运,急缓相济,而斜穴之名义立矣。
插穴葬义
插者下也,下插其生氨,故名之以插。凡见突脉之斜,须详作穴之义,迎其来则去处牵扯,就其止则来处悠长,故乘其过续之中而插之以枯朽之骨,庶来气磅礡,源源不绝,转气茂盛,浩浩难尽,鬼福及人自有效验。可插处脉见活动如横抛之势,当插处穴情昭著似直撞之形。横抛之势则力愈健,直撞之形则情益专,愈健而愈见功效,益专而益见悠远,而插法之理致尽矣。
挨并斜插四大作法,罄尽底蕴,开示良知。挨似天穴、并似地穴、斜插似人穴,统同也。似天非天、似地非地、似人非人,辨异也。大抵天地人大本也,挨并斜插大原也,本原既立,则辄行辄效,往钦哉。
地理由于一元,本于五行,根于太极,判于阴阳,是生两仪。脉息窝突,是生四象,十六作用倍于八卦,每一法变四,四四一十六,终六爻之义,共八八六十四法,分配八八六十四卦,八八六十四卦不出乾坤姤复之中,八八六十四法不出脉息窝突之外,仍有抛接辍迎等穴,自可以类推之。
廖公的十六葬法浅译文:
第一、穴位的精准位置。
第二、立向的方法:依据脉气的运行方向立向。
十六葬法立向既不看头枕哪里脚蹬哪里;也不看朝上、案山、明堂在哪里;三元九运中现在是八运,也并非是八运立什么向就大吉大利。
如果你看明白了廖禹十六葬法,如果你相信廖禹十六葬法,如果你在实践中应用廖禹十六葬法,那么传统风水学里所有立向的方法就都是错误的,因为廖禹十六葬法讲立向只有一个标准:依据脉气的运行方向来立向。他认为只有脉气跑到棺材里了,棺材获得了最大能量的脉气才是吉利的。试想:如果古人认为脉气是一条线顺着山脊跑的的话,实际上只有廖公这种立向的方法才是最合理的,其它所有的立向的方法都是不合理的。就算是其它立向的方法是合理的,也只有廖禹立向的方法是非常精确的,而其它立向的方法是模糊不清的。
十六葬法是一套系统的点穴流程,是建立在龙脉是真龙活龙的前提下又把龙脉分成阴龙和阳龙,然后在阴龙或阳龙身上去点穴的。
什么是阴龙?就龙脉本身结穴即为阴龙。
什么是阳龙?另起星峰结穴即为阳龙。
为何龙脉要分阴龙阳龙?廖公认为龙脉分阴龙阳龙非常重要,因为点穴时存在一个穴位到底点在穴场里什么地方的问题,如果不知道点穴的这个龙脉是阴龙还是阳龙,那么所选的穴位可能会犯原则性的错误。纯阴不生纯阳不长,如果是阴龙,就要点阳穴;如果是阳龙,阳龙点阴穴。
明确了阴龙阳龙后,究竟在龙脉的身上去哪里点穴?应该把穴位点在开面处。廖公认为穴位就在开面处里。
什么是开面处?是指龙脉止尽处结穴的山坡上有像手心一样微凹或者微平的地形。
那么,有开面处是不是一定有穴位呢?也不一定。廖公认为有没有穴位还要看开面处里有没有太极晕。
什么是太极晕?太极晕是指站在穴星对面的案山朝山上观看龙脉结穴之穴星开面处,在穴星开面处隐隐约约有类似太极图案形状的圆晕,这个隐约可见的圆晕就是太极晕。
太极晕的大小并没有一定的尺寸,大的直径可能是几十米上百米,小的可能只有一两米。
在太极晕中,凹陷的地方为阴穴,凸起的地方为阳穴。
阴龙点穴,穴位应该点在太极晕中凸起的阳穴位置;阳龙点穴,穴位应该点在太极晕中凹陷的阴穴位置。
太极晕的形成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由地形地貌的变化形成的太极晕;另一种是由土质土色的不同形成的太极晕。其实这两种太极晕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按照传统风水学讲:真正的太极晕是指由地形地貌的变化形成的太极晕才是真正的太极晕。
太极晕是证明真龙身上是否有真龙穴的唯一标准。没有太极晕,无论龙有多么活多么真,龙身上都是假穴,或者是叫“虚花学”。
另一种情况是选好穴位后挖坑,坑里有个太极晕。其实坑里的太极晕根本不能证明这个地方就是真龙穴,可是从民国以后到今天所有搞风水的人都把坑里的太极晕说成是真龙穴。
杨廖曾赖四大祖师说的太极晕不是指坟坑里的太极晕,通俗地讲就是棺材在太极晕里,而不是太极晕在坟坑里,我们是在太极晕里点穴,而不是我们已经把穴点好了挖开坟坑看坑里有没有太极晕。如果这些坑里的土层变化就是太极晕,那么随便在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我们利用土壤的“湿度、土色、土层、土质”这四个因素,稍微采用一些挖掘技巧,就能100%挖出太极晕来。
当知道了穴位应该在太极晕里阴穴或阳穴的时候,那么穴位应该点在阴穴或阳穴的什么地方呢?就在这个隐隐约约的地形里,廖公又发现了阴穴或阳穴里有四种地形地貌的特征:脉、息、窟、突。这四种状态不相同,同样在阴穴或阳穴里点穴放棺材要根据这四种不同的状态去确定棺材到底应该放在阳穴或阴穴的哪一个具体的点上。所以,真正精确的点穴的方法就是廖禹十六葬法。
脉:微微隆起,体积很小,呈长形,看上去软弱无力。
息:其高度较高,看上去强壮有力,底边呈不规则形。
窟:通俗地讲就是坑。坑又有大小深浅之别,把形状规则与不规则的坑用窟来表述较为准确。
突:特征圆,地形为高起的半圆状,底边呈圆形。息和突有点类似,从几何的角度看,二者的区别在于:息底边呈不规则形;突是半个乒乓球的形状,底边呈圆形。脉、息、突有一点联系性,三者很难区分开。从体积上讲,息的体积最小;从形状上讲,最完美的是突,最不规则的是息。
十六葬法具体如下:
(一)在脉上根据脉的形状特征有四种放棺的方法:盖、粘、倚、撞。
1、脉之盖:脉脊微起,把棺材直接压在脉上脉气能量最集中的地方。立向原则是以脉气的来去方向来立向,让脉气从头上进去从脚上出去。
2、脉之粘:脉脊下垂,脉气能量聚集于底端,依据脉气的运行方向在脉气能量最集中的地方把棺材紧紧贴着脉放棺。
3、脉之倚:脉脊直而长,依据脉气运行的方向把棺材倚靠在脉气能量最集中的地方。
4、脉之撞:脉脊横过,把棺材垂直插入脉气能量最集中的地方。
(二)在息上根据息的形状特征有四种放棺的方法:斩、截、吊、坠。
1、息之斩:当息是横着的时候,在息脉气能量最大最集中的地方垂直于息放棺。
2、息之截:截,剖开之意。当息是直着的时候,在息脉气能量最大最集中的地方顺着息放官。
3、息之吊:息上小下大,息的脉气能量集中于底部边缘的时候把棺材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放进去以获得脉气的最大能量。
4、息之坠:息上边小下边更大,息的脉气能量更集中于底部边缘的时候把棺材的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放进去以获得脉气的最大能量。
(三)在窟上根据窟的形状特征有四种放棺的方法:正、求、架、折。
1、窟之正:正,不是中间的意思,是整理、调整的意思。窝小的时候,找到脉气能量最多的地方,顺着脉气线在能量最多的地方放棺。
2、窟之求:求,寻求、寻找之意。窝又大又浅的时候,找到脉气能量最多的地方,顺着脉气线在能量最多的地方放棺。
3、窟之架:窝深的时候,最下面阴气太重不宜放棺。在窝里找到脉气能量最大的地方打四根柱子,把棺材放在柱子上,棺材的底部恰好与脉气线的水平面高度一致,再做穹顶,穹顶上培土做坟。这样做的目的还是为了寻求中和之气。
4、窟之拆:拆,古书里也写做 “裁”,量体裁衣,思考裁夺之意。窝又浅又小的时候,寻找能量最大的地方顺着脉气放棺。
(四)在突上根据突的形状特征有四种放棺的方法:挨、并、斜、插。
1、突之挨:一个突的时候——————的地方放棺。
2、突之并:两个突并临的时候用并的方法。遵循挨小不挨大的原则,顺……的地方放棺。
3、突之斜:如果突上的脉气线斜着的时候,……斜着脉气线放棺。
4、突之插:如果突上的脉气线横着的时候,……脉气线放棺。
附二十四砂葬法详解:
二十四砂葬法是以穴星的形态为标准来点穴的方法。
1、牵弓
来龙山顶欹 (读 “七”,倾斜、歪斜之意)斜转向山凹这一侧,就像人用两手拉弓射箭一样的姿势,穴位在 “鼠肉处”。……,也是拉弓时力量最集中的地方,是射箭能否成功的根本。
2、牵牛
土星行龙结穴,入首顿起两金。即父母山是土形山,入首处突然出现两个金形山,穴位点在金形山上。就像一个人同时牵着两头牛的样子。
3、就饱
就,靠近之意。饱,就是……的地方。来龙脉气缓慢,虽然得到了似珠宝一样的穴位,但坡面大小不均,就……处扦穴。
4、停驿
停,停止的意思;驿,取古代驿站之意,此指……的地方。高冈脉气来的很快,在下面平整的地方小结穴,入首处有停住车马的地方。
5、马鬣封
来龙高冈上有窝,窝中有突,不可从突顶上挖坑葬棺,要从突的侧面打洞把棺材塞进去,然后用土掩埋洞口。像马的鬃毛倒在一边封闭马颈伤口一样。
6、沉葬
穴星高,龙虎砂低,靠下葬棺,棺材和龙虎砂保持一致。
7、拿扯
来龙峻急,明堂窄长,案山近,通过观察思考在穴场里找到能量最大的地方放棺,棺材高低以案山高低为标准。
8、吞下
来龙势直落险,扭曲挣受,穴法宜吞入开井,穴情高有斗煞之意。
9、担伞
龙脉脉气直冲而下,挨着脉气线而不是压着脉气线葬棺。金形山形状如打开的雨伞,脉气线如伞把,棺材闪开脉气线,就像一个人在肩膀上扛着一把打开的雨伞。
10、大小腕蓝
腕,古书写作 “剜”。龙脉来了以后,侧臂伸出大小两个金形山,如果不是金形山则不为真龙穴,于入首处能量聚集的地方扦穴,小金形山有回龙顾祖之意。 此地形地貌犹如一个人手臂上挂着两个竹篮。
11、回龙顾祖
龙脉来势急硬,过峡后转身而回头开面结穴,顾祖迎宗。
12、撞穴
来龙峻急,站在山下明堂又浅又小,去水斜着而过,挖洞塞棺,棺材侧面对着脉气,而不能棺材头朝脉气。
13、抱儿
来龙上急下缓,龙砂虎砂逼迫,扦穴时首先要找到龙腰虎腰,然后看水的交合情况,看是龙砂包围了虎砂还是虎砂包围了龙砂,就像弯臂才能抱住孩子,所以扦穴在龙砂或虎砂的弯处。
14、吐葬
来龙降势,凹中之突如草叶子上欲滴的露珠一样而结穴,叫吐息。如果露珠破损则脉气不聚,所以只能粘珠而扦穴。
15、正葬
来龙不急不缓,缠护整齐,棺材正受脉气而葬。
16、垒坟
来龙有盖有座,上急而下缓,平地生一突,而且突中有石头,采用去浮土浅挖金井正葬的方法,然后垒上土坟。
17、浮葬
浮,靠上,浮到上面来之意。青龙白虎高,穴星低,葬棺于高的地方,低的地方……太重。
18、打开
突高大肥满,在突顶上挖深坑,坑内做四根柱子悬棺而葬。
19、悬棺
来龙脉急而不缓慢,虽然结穴处砂水完美,但穴结在较深的底下,挖深坑用砖石砌成大的坟坑,然后在坟坑内竖立四根石柱,把棺材放在石柱上悬棺而葬。棺材的高度和脉气的高度一致。
20、扦木生芽
来龙像一根长直的树干一样落脉,这也叫玄武嘴长。在这种地方,即使有全部佐证可以证明是吉,也绝对不能在脉尽之处当头扦穴,否则主败绝。但在这根长直的树干上之中间部位一定有节 (像竹节一样)木,就在这节木的肥厚处开金井放棺,也能挑捡他三分富贵。这就像嫁接树木一样,所以叫扦木生芽。但也要用客土培实端正坟茔。
21、斗斧
直龙结穴但没有龙砂虎砂缠护,却有鬼曜之砂翻身横作朝山案山,明堂形成,以让穴位接收生气,其形象就好似 “直龙结穴之穴星”……,因龙势直来而横受,所以叫斗斧。
22、伤饥
龙脉来了以后,开面处里有太极晕,龙脉脉气顺脊而下,棺材要贴着……而葬。饥,此处指的是 “?”。
23、担凹
横龙结穴,两边有金形山,担着两个金形山中间结穴。
24、骑龙
龙脉走到平地后没有停下来,继续前行在前面形成一个突,案山迫近穴位使得穴露不聚气,后龙又拥来,应该退后于高处扦穴。
发布于 2024-06-03 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