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国在很长时间内,都是农业社会,有着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而农业生产活动,受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自然区位条件的制约,特别是受气候条件的制约,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不违农时,为此,我们的祖先发明了中国的传统历法,也就是俗称的农历。

农历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月,参考太阳回归年为一年的长度,并且通过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及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不同位置来确定的,反映的是季节的变化,是我国在农耕社会时期重要的农业生产指导策略,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预知气候冷暖雨雪的重要依据。
清明作为传统节日,和我国传统的寒食节相近,一般传统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或后一天,寒食节有禁烟火,只吃冷食的习俗,寒食节始于春秋时期,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曾经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到了现代,寒食节的习俗多融入到了清明节之中。
清明节气附近,有很多的习俗,比如讲究禁火、扫墓,还有到郊外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总体上,一是要表达对于先祖的祭祀,二是由于春季,天气开始转暖,万物萌发,大家开始外出活动筋骨。不过清明时节天气虽已转暖,但是也要注意倒春寒的影响,乍暖还寒。
清明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的一位忠臣——介子推而设的节日。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之一,所以放假三天。
清明,一般是在每年的4月4日-4月6日之间。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气也是人们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清明时节的天气清澈明朗、阳光明媚、花红柳绿,适合人们在户外活动。清明时节主要有扫墓、插柳、踏青、放风筝、煮蛋等活动。
清明节到了,人们三三两两结伴到亲人的墓地祭拜,为墓地清除杂草、添加新土、放上供品以此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之情。清明时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学会了许多古诗,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要数唐代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年清明时节妈妈都会给我和龙儿读一些生命教育绘本。比如:《当鸭子遇见死神》《再见了,艾玛奶奶》《外公》《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我永远爱你》《小鲁的池塘》等关于生死关于离别的绘本,这些书让我知道了生命是最珍贵的!

发布于 2024-05-08 08:37
收藏
分享
目录

    相关推荐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