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宿州
春秋时期“宋国迁宿国于此”是“宿州”的地名由来。“宋人迁宿处”乃今安徽省宿州市。《宿州市志》载:“唐宪宗元和四年建置宿州……州依春秋时期宋湣公迁宿入境的史实而得名”“立宿州取古宿国为名。”今安徽宿州正是春秋时宋国的“内地”。辞书《辞海》所收“宿州”词条下更明确指出:“春秋时为宿国地,唐置宿州。”可见“宋人迁宿处”自有其地,为今安徽宿州也。宿州市位于安徽省北部,襟连沿海,素有安徽省北大门之称。东至东北与江苏省宿迁市、徐州市接壤,南临蚌埠市,西至西北与淮北市、河南省商丘市、山东省菏泽市毗邻。
子贡,端木,名端木赐,字子贡 (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以字行。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外交能手,曾任鲁国、卫国外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门弟子中首富。
古盟台 在宿州州东北解集镇南、拖屋河畔。春秋鲁哀公十二年(前483年),鲁国遣使臣子贡、吴国遣使臣太宰噽,代表鲁、吴两国在此会盟。双方共筑土台,举行会盟仪式,故名盟台。
传说鲁国使臣子贡留恋此地风光,寓居较久,故将附近山名曰“子贡山”,当地人俗呼为“贡山”。后人曾在此台上建庙,以纪念鲁、吴二国使臣。子贡山西南隅,有一株千年银杏树,历史悠久,巍峨屹立,虽历千载沧桑,至今依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显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树高19米,胸围3.6米。树冠覆盖150多平方米,1985年,宿县林业局曾拨专款予以维护。
子贡山位于宿州市解集乡南2公里处,拖尾河中段西侧,有一高地拔地而起,高10米余,总体呈覆斗状土台形,南北长90米,东西宽80米,斜坡35度。周围百年翠柏300余棵,以辐射状排列,纵横成行,郁郁葱葱,气势宏伟壮观,名闻遐迩。名曰:子贡山,后人称之为“子贡山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