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赣州建于“龟背”之上 “龟城”既可防御又可排洪
近日,赣州城标志性城市雕塑“十龙聚龟”雕塑新近落成。 赣州市博物馆馆长韩振飞表示,取龙和龟为题材作为城市雕塑的具象,既与今年是农历壬辰龙年的时间相符,也映衬了古城的轮廓像一只大乌龟的赣州“龟城”之说。
赣州府城街市全图
精心选址建于“龟背”之上 赣州市民小江告诉记者,她从小就听说过赣州是“龟城”的说法,“赣州市民大都听过一个说法,赣州城是龟形,城下有只巨大的乌龟驮着赣州城,卧在章、贡两江之间,随着江水的涨落而浮沉。因此,赣州又有‘浮洲’的别称。” 记者了解到,在50亿年前,江西省所在地域均为汪洋,只有江西的北部约于8亿年前露出水面。8亿年前到4亿年前的古生代早期,江西的陆地面积逐渐扩大,在赣中和赣南的一些高地,逐渐露出水面,赣州为“浮州”的说法或是因此而来。 从事水文、气象和防汛工作的巫元彪,曾经搜集整理了赣州市各县市的地方志以及其他的相关史料记载,他告诉记者,赣州在中生代时期,已经是欧亚大陆板块地组成部分,处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赣州盆地的红色地层是1.2亿年前的白垩纪地层,在7000万年前,以章贡区、赣县、南康部分区域组成的约1400平方公里的赣州盆地是一个湖沼地区,到了白垩纪晚期,由于地球气候变冷,南方水资源丰富,赣州这一地层当年生活着大量的爬行动物,如乌龟、鳄鱼、恐龙等,之后,赣州地区开始有人类的活动。 巫元彪表示,赣州市位于赣江的上游,四周群山环绕,西北、东南高而向中部倾斜,略成马鞍形,中为凹陷盆地,多丘陵。而赣州市市区内的红旗大道中段为分水线,海拔120至125米,向赣江、贡江的两侧倾斜,形成了中间高、四周低的龟背形。
依山傍水古城发展迅速 根据史料的记载,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使灌婴略定江南,始为赣县立城,以防赵佗”,原来的城址为“今州西南益浆溪故城是也”(今蟠龙镇一带),但是还有待考古发现予以证实。 晋太康末,洪水淹没了县城,据《太平寰宇记》载,迁到地势较高的葛姥城,大致在今虎岗一带。而晋太康二年(281年),庐陵郡南部都尉升级为南康郡,永和五年(349年),南康郡守高琰鉴于原郡治于都地理位置偏居一隅,将郡治从于都迁至赣县,在章、贡二江间修筑了新的郡城。 东晋义熙六年(410年),卢循、徐道复起义,徐道复自始兴越大余岭,破南康、庐陵、豫章诸郡,战事激烈,郡城破坏。义熙七年(411年)被迫迁贡水东,即今水东七里镇一带,直到梁承圣元年(552年)才迁回。 当时因为此地三面环水,地势开阔平坦,是一个理想的城址。从此,上千年来,这里逐渐成为了江西南部政治、经济、军事、交通、文化的中心。
临水筑城形成“水上龟” 根据《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赣州府》的记载,赣州府城池,晋永和五年,郡守高琰建于章、贡二水间。唐刺史卢光稠拓广其南,又东西南三面凿濠。 由此可知,唐末刺史卢光稠拓建了赣州城。时任赣州市博物馆馆长韩振飞表示,当时的风水大师杨筠松帮助他一起建筑了城池。据《赣州府志》记载,“窦州杨筠松,唐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过虔州,以地理术授徒,卒于虔州于都药口坝。” 当时杨筠松携“风水秘籍”来到赣南,结识了卢光稠。卢光稠请杨筠松为其母亲择地建墓,此墓在宁都县洛口乡麻田村圩场西北约3华里的山坡上。杨筠松先后为卢光稠父母择地建墓两处,卢光稠并请杨筠松择地筑赣州城。 据了解,赣州府城,最早是东晋永和五年筑的土城,唐末卢光稠乘乱起兵,割据赣南后,请杨筠松为其择址建城。杨筠松选赣州城址为赣江、贡江的旁边,特意将其建成一只水上的“乌龟”。
合理规划“龟城”既可防御又可排洪 自古以来,龟在中国都有象征吉祥福气的含义。不仅是因为龟的寿命较长,也因为龟有一层坚甲的保护,可免受敌人侵害,中国古代城池、村寨及建筑,多有以龟为营造意匠的。已知龟形城有二十多座,其中江西省的赣州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据了解,赣州古城在现今市区的西北角,中心在郁孤台与八境台之间,形似一只吉祥龟,龟尾在八境台,故名龟角尾,所辖十县,赣县、于都、兴国、信丰、南康、上犹、瑞金、石城、宁都、安远,十县之龙脉朝赣州而来,称为九蛇聚一龟。 当时杨筠松在古城衙门院内设置“狮子”、“两泉”、“三池”(凤凰,嘶马,金鱼),有资料记载,“穿开狮子两条泉,九秀回龙出大官,金鲫鱼池赐金紫,凤凰池上出名贤。”赣州三面环水,章贡两江夹送交汇,成赣江滩头,构成天然护城河。地方志当中记载,刘伯温部下攻赣州,久功不下,无奈用水淹,也无效。水高城也高,是一座“浮州”城。500年后的刘伯温被500年前杨筠松的杰作难到了。杨筠松在城内筑的“福寿沟”,章贡两江可以从城内贯通,城内有108口大水塘,与福寿沟贯通,涨水时,可以调节水灾,天热时,可以产生蒸发性降雨。刘伯温不罢休,识破了赣州是个通天龟形,就动用铜符镇住龟的四脚,从此赣州浮不起来了。 并且在赣州城内,还有另一个城市规划而带来的奇景,即城内的蒸发性降雨。据了解,当年杨筠松设计两条大街,一条文清路,西南通西北,把章江水气从西南收进来,与东南方来的赣江路收进来的东南贡江水气汇合,在今魏府里一带,形成气旋,与白天的夏热气旋碰撞,形成夏季夜晚降雨,调节城内闷热的气候,几乎每一个闷热的夜晚都会迎来一个雨后清新的早晨。据了解,现今的赣州十大体系之三江六岸建设,也是遵循“九蛇聚一龟”的山水形态来构思布局的。
发布于 2024-04-14 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