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乌鸡国,孙悟空质问菩萨报私仇,菩萨为何不解释?
在西游记第三十九回,乌鸡国这一难时,文殊菩萨现身帮助唐僧师徒四人降服魔王,并讲了此事的因缘:
行者道:"菩萨,这是你坐下的一个青毛狮子,却怎么走将来成精,你就不收服他?"菩萨道:"悟空,他不曾走,他是佛旨差来的。"行者道:"这畜类成精,侵夺帝位,还奉佛旨差来。似老孙保唐僧受苦,就该领几道敕书!"菩萨道:"你不知道;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因是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亏六甲金身救我归西,奏与如来,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得汝等来此,成了功绩。"行者道:"你虽报了什么一饮一啄的私仇,但那怪物不知害了多少人也。"菩萨道:"也不曾害人,自他到后,这三年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何害人之有?"行者道:"固然如此,但只三宫娘娘,与他同眠同起,点污了他的身体,坏了多少纲常伦理,还叫做不曾害人?"菩萨道:"点污他不得,他是个扇了的狮子。"八戒闻言,走近前,就摸了一把,笑道:"这妖精真个是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了!"行者道:"既如此,收了去罢。若不是菩萨亲来,决不饶他性命。"那菩萨却念个咒,喝道:"畜生,还不皈正,更待何时!"那魔王才现了原身。菩萨放莲花罩定妖魔,坐在背上,踏祥光辞了行者。咦!径转五台山上去,宝莲座下听谈经。
但看完这个故事,我们不免要有些疑问了:
第1、 乌鸡国国王好善斋僧,为何被文殊菩萨几句言语相难,就要把菩萨浸在河里?那好善斋僧的慈悲心,此时又去哪里了?
第2、 文殊菩萨神通广大,为何却被凡人浸在河中三天三夜,最后还要等着六甲神来相救那?
第3、 就如孙悟空问的那样,这一饮一啄不属于死仇的行列吗?佛祖这样安排真的是报私仇吗?
带问题解读经典,我们先说第一个问题,好善斋僧,为何却又做了伤僧的事那?这乌鸡国国主,是不是真的礼敬三宝,护持佛法那?实际上我们可以从之前的一个片段就可以了解到,乌鸡国太子被悟空引到宝林寺,见唐僧在堂上,只因唐僧见他未迎,就要让士兵拿人,若是真的礼敬三宝,护持佛法,会有这样的作为?这世间有很多人,都是这般,为了显自己的仁心慈意,就假借善教(佛教),斋僧礼佛,实则心中未必真信,全是求个自己心安理得,认为自己给佛供养,佛就会保佑他,升官发财,平安无事了。
既然不是真信,自然就做不到真修行,那参玄的佛理,救世的良方,估计也都装不进他的脑子里去了。文殊菩萨奉佛旨而来,自然要以机锋禅语引他开悟,让其自证得道,早日成就。谁知这乌鸡国国王表面上,斋僧礼佛,功德无量,却是那榆木疙瘩,放不下名利权位,眷恋这红尘宝座,自恃为这一邦之主,在菩萨的言语之下,恶心流露,做出伤僧之举。实则是六根不净,三毒未消,难见真佛啊!
我们再来说第二个问题:不得不说,文殊菩萨是真慈悲啊!三日三夜,以凡身受此浸水之苦。我们先说文殊菩萨神通广大,为何会被凡人浸在河中三天三夜,我认为菩萨不是不能解脱,而是不想解脱。为什么不想解脱,变化离去那?因为菩萨慈悲,菩萨心善,菩萨想等那乌鸡国国王回头是岸,这一等就是三天三夜,甚至都要等到这凡身快要死亡的地步了,菩萨还想坚持。但护法的六甲神将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将这凡身救去了西天。有人会说,菩萨化身凡僧,没有法力,所以不得解脱,但我要说的是,凡是有道的高僧大德,身边都是有护法的,更何况文殊菩萨那?要求解脱,不过是一念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