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基础知识之“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洪范》中则指出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曰土。水日润下,火曰炎上,木汩曲直,金曰从革,土日稼穡。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它提出了为人们所用的以水为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质和作用,但是它没有触及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行在《洪范》中已被明确为水、火、木、金、土,而且被认为是首要之事。在周幽王时,已将五行认定为构成万物的五种基质。在《左传》中也存在着五行,在这里,他是被认为是地之五行与五材、地之生殖密切相关的。
五行是关乎自然的呈现与持续运作。所谓行, 郑玄注日:行者,顺天行气也。而《尚书》提到的五行则具有一定的象征的意义一一行。行所指称的无非是一种自然的运行,是依循着本身之为呈现所固有的一种规则而持续运动,是一种自然的作为。因此当鲧镬洪水时,帝要震怒,因为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作为,天命之降于禹,是因为禹因势利导以治水,水性基本.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坏水性,坏了自然之性,定会引起天怒,因而也必导致人怨,是以夏启伐有扈氏,认为所行之讨伐是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
五行概念是八字的基本理论,以后预测都是使用五行关系分析吉凶。那么自然万物那么多,为什么只用五行就能概括呢?因为五行具有各自的性质:
木曰曲直: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特性。
火曰炎上:具有发热、向上、光明的特性。
金曰从革:具有清凉、肃杀的特性。
水曰润下:具有滋润、向下、闭藏的特性。
土曰稼穑:具有承载、生化、养育的特性。
五种山形,阴宅寻龙点穴时用到,阳宅也可以按照这种形状去断事。如果阳宅属于木形,形状秀美,居住在其中或者周围,会有文贵之象。比如学习好,事业顺利,官运好。土形主富,遇到这样的格局,多有财富。
目录